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米德符号互动理论的教学意蕴

发布时间:2019-08-30 11:24
【摘要】:人是"符号的动物"。基于人的这一社会性本质,米德从社会行为主义的立场出发,深入探讨心灵、自我与社会及其内在统整关系,建构起符号互动理论大厦。在合作与互动成为教学支柱性内涵的今天,米德符号互动理论折射出丰富的教学意蕴,对确立人、文化与社会三重建构的教学目标、建设有效沟通的教学共同体、开展丰富立体的教学交往、选择精练活化的教学内容以及营造合作对话的教学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基金】:广东省“强师工程”科研项目“建构教学交往共同体的个案研究”(项目编号:2016YQZK1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渠改萍;;符号互动理论述评[J];太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苏振东;;网络情境下的符号互动理论[J];新闻传播;2011年04期

3 范松楠;;符号互动理论的源起与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0年04期

4 唐月芬;米德符号互动理论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5 陈蕾;;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教师教学提问思维方式的变革[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9期

6 刘晖;;自我、体育与社会:论符号互动理论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宋丽范;;符号互动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1期

8 戴琳;;符号互动理论对特殊教育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0年01期

9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丽涛;符号互动理论的局限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0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30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a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