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中的“转识成智”
本文关键词:论课堂教学中的“转识成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定义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掌握知识为主的“知识人”已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拥有智慧的“智慧人”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课堂教学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基地,应明确将生成学生智慧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旨。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进而生成智慧,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转识成智”。论文以对“转识成智”词语本身的研究为开端,首先,追溯“转识成智”一词的含义,分别从佛学、哲学和教育学领域论述了“转识成智”一词的内涵与意义;其次,论文分别从教学改革、教学理念的转变入手,探讨“转识成智”思想的价值所在;接下来,论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通过对理性智慧、道德智慧、创新智慧和实践智慧进行论述,分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生成哪些智慧;最后,论文探讨了课堂教学中“转识成智”的实现策略,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展现如何在两次飞跃、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辅助活动中实现“转识成智”。论文通过对“转识成智”概念、价值与实现策略的分析,指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转识成智”,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 转识成智 智慧 生成智慧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24.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7
- (一)问题的提出11
- (二)文献综述11-15
- 1.国内研究概况11-13
- 2.国外研究概况13-15
- (三)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5
- 1.研究的目的15
- 2.研究的意义15
- (四)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5-17
- 1.研究的思路15-16
- 2.研究的方法16-17
- 一、“转识成智”的概念解读17-24
- (一)佛学视野下的“转识成智”17-18
- 1.“识”与“智”在佛学视野下的解读17-18
- 2.佛学领域:“转识成智”的本源18
- (二)哲学视野下的“转识成智”18-21
- 1.“识”与“智”在哲学视野下的解读18-19
- 2.“转识成智”在哲学视野下的解读19-20
- 3.“转识成智”在哲学领域的发展20-21
- (三)教育学视野下的“转识成智”21-24
- 1.“识”与“智”在教育学视野下的解读21-22
- 2.“转识成智”在教育学视野下的解读22
- 3.“转识成智”在教育学领域的升华22-24
- 二、课堂教学中“转识成智”的价值诉求24-29
- (一)“转识成智”奏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24-25
- 1.教育改革关注智慧的养成24
- 2.智慧的养成在“转识成智”中进行24-25
- (二)“转识成智”成为转变教学理念的契机25-26
- 1.“转识成智”已成为教学新理念25-26
- 2.“转识成智”为转变教学理念提供理论依据26
- (三)“转识成智”发起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26-29
- 1.“转识成智”对传统育人目标发起挑战27
- 2.“转识成智”对传统课堂评价发起挑战27-29
- 三、课堂教学中“转识成智”的基本向度:生成学生的智慧29-36
- (一)生成学生的理性智慧29-31
- 1.生成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理性智慧29-30
- 2.生成学生正视客观现实的理性智慧30
- 3.生成学生合理规划未来的理性智慧30-31
- (二)生成学生的道德智慧31-32
- 1.生成学生与自然相处的道德智慧31
- 2.生成学生与人相处的道德智慧31-32
- 3.生成学生与社会相处的道德智慧32
- (三)生成学生的创新智慧32-34
- 1.生成学生创造“新想法”的智慧33
- 2.生成学生创造“新做法”的智慧33
- 3.生成学生创造“新学法”的智慧33-34
- (四)生成学生的实践智慧34-36
- 1.生成学生的探索性实践智慧34-35
- 2.生成学生的生活性实践智慧35-36
- 四、课堂教学中“转识成智”的实现策略36-44
- (一)在课堂教学的两次飞跃中实现“转识成智”36-38
- 1.在第一次飞跃中掌握“识”36-37
- 2.在第二次飞跃中生成“智”37-38
- (二)在主体课堂教学中实现“转识成智”38-40
- 1.在互动过程中实现“转识成智”38-39
- 2.在探究过程中实现“转识成智”39-40
- (三)在辅助课堂活动中实现“转识成智”40-44
- 1.在创新活动中实现“转识成智”41-42
- 2.在体验活动中实现“转识成智”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教育的新理念“转识成智”[J];现代交际;2011年11期
2 胡伟希;观念追寻:中西哲学与宗教解决“转识成智”问题之思路与途径[J];学术月刊;1997年01期
3 李润洲;;转识成智的大学生之维[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陈新汉;;把“转识成智”贯穿于研究生生涯[J];中国研究生;2012年11期
5 靖国平;;“转识成智”:当代教育的一种价值走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3期
6 童国嘉;;转识成智“转”在何处[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19期
7 梁银湘;;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转识成智”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论坛;2010年10期
8 朱良钰;;转识成智中的德性自证——冯契先生智慧学说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9 丁祯彦 ,晋荣东;略论冯契对“转识成智”问题的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徐祖胜;;教学过程中“转识成智”的过程理解与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华献;;上海当代青年智慧水平研究报告[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伯诚;“转识成智”[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崔存明 北京印刷学院;思想史研究需要转识成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张艳芬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转识成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悦宁;论课堂教学中的“转识成智”[D];渤海大学;2016年
2 张少明;转识成智:智慧课堂及其生成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玉文;转识成智—智慧型教师成长探讨[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成;玄奘“转识成智”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课堂教学中的“转识成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