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相关性及团体心理辅导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相关性及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了解遵义市区初中生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索人本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干预对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在遵义市区随机抽取两所初中中学,每所学校从初一至初三随机抽选3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63份,有效回收率为96.64%;按照性别、家庭经济情况、是否单亲、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配对分组,在初一学生中筛选出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都大于2分且愿意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随机抽选20名作为实验组,配对20名作为阳性对照组,在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都小于2分且愿意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中,配对40名作为阴性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人数比例为20:20:40,其中男女比例为1:1。对照组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展板宣传与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的常规处理,实验组为常规处理和连续七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进行干预前、干预后及干预结束后6个月问卷调查结果对比。结果:初中生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分别为1.92±0.742、1.93±0.690,其检出率分别为30.48%、33.02%;在初中生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中,负性生活事件及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之间存在正相关,社会支持及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之间存在负相关(p0.01,p0.05);在初中生人际关系敏感的相关影响因素中,负性生活事件及消极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存在负相关(p0.01,p0.05);初中生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两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采用人本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后,显著改善了实验组学生抑郁及人际关系敏感得分(p0.05),提升了其心理健康水平。结论:遵义市区初中生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及检出率较高,其中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包含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其中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两个因子显著相关,人本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对降低学生的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程度在近期与远期观察均有显著改善效果,提升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初中生 抑郁 人际关系敏感 相关性 团体心理辅导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44
【目录】:
-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1
- 对象与方法11-16
- 结果16-23
- 讨论23-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1
- 综述31-38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 作者简介39-41
- 附件4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冬梅;关于职业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几点思考[J];职教通讯;2004年12期
2 童三红;团体心理辅导的分享技术[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3 陆慧英;;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J];教育导刊;2006年03期
4 王兰爽;刘森;;团体心理辅导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初探[J];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5 王玮;李春晖;王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三学生职业生涯决策的影响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6 丁正员;;考前焦虑团体心理辅导实践及探讨[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7 苏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8 王光荣;;团体心理辅导干预青少年网络依赖效果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徐畅;;大学生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袁小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琼;;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探索与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朱育红;;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终极目标的挑战[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谢钢;沈雪妹;周杏林;刘水华;李晓波;;浅析团体心理辅导中指导者角色功能的发挥[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邓丽芳;;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倪伟;;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中的活动艺术[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张丽霞;;积极心理治疗与故事疗法在贫困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唐育新;;上好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几点妙法[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肖一帆;;以节日为契机因势利导——记一次初中团体心理辅导活动[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会平;史卉;;团体心理辅导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实效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张潮;姜海;张蓉;王博韬;;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分析[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文俊 邓卫国;团体心理辅导走进适存校园[N];郴州日报;2005年
2 本报见习记者 陈立惠;团体心理辅导走进校园[N];广西日报;2004年
3 记者 杨建伟邋通讯员 王燕青 许岩;“团体心理辅导”让他们重扬心帆[N];检察日报;2008年
4 ;拓宽矫治载体 提高教育质量[N];法制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沫;开学第一课:玩游戏[N];太原日报;2010年
6 特约记者 杨秀勇;湖南总队——构筑官兵心理服务体系[N];人民武警;2009年
7 记者 戚海燕;心理健康课太少了[N];北京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潘玉娇;丰县:构建心理教育平台 关注学生健康成长[N];江苏教育报;2012年
9 记者 顾威;辽河油田用科学方法培育员工健康心态[N];工人日报;2012年
10 李德全邋本报记者 王晶;“治”心情 心晴工作室来帮忙[N];成都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敏熠;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少佳;大学生自我对话现状及团体心理辅导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张月;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儿童害羞心理的干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井潇潇;妊娠特有焦虑的状况及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邓宇;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现状及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友良;《初三学生考试心理正能量团体心理辅导手册》的编制和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春生;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及感觉寻求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王晓婷;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生学业拖延现象的干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蒙;小学生孤独感调查分析及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10 汤静;高中生领导力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相关性及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17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