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思考未来,摒除不良行为习惯来完善自我,学习职业技能为步入社会做准备的时期。在这一期间会集中建构新思想新看法,逐步明确自身的目标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未来取向。它是一个庞大和多阶段构成的过程,包含思维、兴趣信念、人际制度背景和社会文化之间持续的互相作用。以往的研究发现,未来取向发展水平高的学生的学业投入也较多,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反映出学业投入较多的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也较少。我国近年大力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培养方式的特殊性,高职生正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探讨他们的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的关系,对于指导高职教育和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性别、留守经历、父母婚姻状况及受教育最高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户籍在学业投入上有显著差异;年级在问题行为和学业投入上有显著差异;教养方式在未来取向上有显著差异;未来取向与问题行为呈负相关,未来取向与学业投入呈正相关,问题行为与学业投入呈负相关;未来取向在问题行为和学业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高职生 未来取向 问题行为 学业投入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6-17
- 1.1 未来取向7-11
- 1.1.1 未来取向的内涵7-9
- 1.1.2 未来取向的研究现状9-11
- 1.2 问题行为11-12
- 1.2.1 问题行为的内涵11
- 1.2.2 问题行为的类别11
- 1.2.3 问题行为的产生11-12
- 1.3 学业投入12-14
- 1.3.1 学业投入的内涵12-13
- 1.3.2 学业投入的理论模型13
- 1.3.3 影响学业投入的因素13-14
- 1.4 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14-16
- 1.4.1 未来取向与问题行为14
- 1.4.2 未来取向与学业投入14-15
- 1.4.3 问题行为与学业投入15-16
- 1.5 问题提出16-17
- 1.5.1 已有研究的不足16
- 1.5.2 研究目的16
- 1.5.3 研究假设16-17
- 2 研究方法17-19
- 2.1 被试17
- 2.2 研究工具17-18
- 2.2.1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17-18
- 2.2.2 测量问题行为的问卷18
- 2.2.3 学业投入量表18
- 2.3 施测程序18-19
- 2.3.1 主试18-19
- 2.3.2 测验19
- 2.4 数据处理19
- 3 研究结果19-29
- 3.1 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上的性别差异19-20
- 3.2 在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上的户籍差异20
- 3.3 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上的留守经历的差异20-21
- 3.4 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上的年级的差异21-22
- 3.5 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上父母婚姻状况上的差异22
- 3.6 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上父母受教育最高水平的差异22-23
- 3.7 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上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23
- 3.8 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23-25
- 3.9 未来取向在问题行为和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25-29
- 3.9.1 关于中介效应的原理25-26
- 3.9.2 检验结果26-29
- 4 分析与讨论29-38
- 4.1 高职生在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上的性别差异29-31
- 4.2 高职生在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上的户籍差异31-32
- 4.3 高职生在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上的留守经历状况的差异32-33
- 4.4 高职生在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上年级的差异33-34
- 4.5 高职生在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上父母婚姻状况的差异34
- 4.6 高职生的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在父母受教育最高水平上的差异34
- 4.7 高职生在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上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34-35
- 4.8 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之间的关系35-37
- 4.9 高职生未来取向在问题行为和学业投入之间的作用37-38
- 5 研究启示及未来展望38-41
- 5.1 研究启示38-40
- 5.2 未来展望40-41
- 6 研究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6
- 附录(研究工具)46-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鹰;;职校生“问题行为”的分析与转化[J];教育与职业;2003年07期
2 董长茂;;老师!你的“问题行为”是学生滋生“劣迹”之根[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5期
3 秦月红;邱莉;;山东省大学生问题行为的现状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尹秀艳;;儿童问题行为的评估及其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廖艳华;;近十年来我国儿童问题行为研究现状[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徐琴美;徐慧颖;王婷;;高中生问题行为的学生-家长-教师三视角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7 张光珍;梁宗保;陈会昌;张萍;;2~11岁儿童问题行为的稳定性与变化[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8 魏玲;陈岱炜;;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干预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9 徐杰;;论大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心理干预[J];教育与职业;2009年05期
10 伍佳玲;苏虹;何莉;赵科O;常微微;徐志伟;陈明春;孙业桓;;农村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富才;;大学生的问题行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品格研究协作组;;学生的问题行为与品格形成[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3 张莹莹;张文娟;张文新;;儿童中期外化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同伴地位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康艳芬;;被收养儿童问题行为在园干预的个案研究[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但菲;王红艳;;幼儿问题行为的分析与矫治—心理学视野下的剖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新生;;农村初中“问题行为”学生的心理剖析及转化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魏玲;连榕;;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认知与应对方式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纪林芹;张文新;;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发展模式、轨迹与稳定性[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高雯;陈会昌;;父母分歧对7岁儿童问题行为的预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喻承甫;张卫;;累积情境风险与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周兆钧 记者 余传诗;我国首次公布学龄前儿童十大问题行为[N];光明日报;2004年
2 胡德荣;学龄前儿童有十大问题行为[N];健康报;2004年
3 高航 冯立中;合肥列出幼儿十大问题行为[N];健康报;2004年
4 莫源秋;问题行为与心理需要[N];家庭医生报;2003年
5 王绍敏;尽早矫治孩子问题行为[N];保健时报;2004年
6 刘霞;防治问题行为始于家庭治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李晓;儿童问题行为谁制造?[N];苏州日报;2005年
8 上海新华医院 教授 金星明;学龄前儿童有十大问题行为[N];家庭医生报;2004年
9 记者 王佳欣;《大众医学》首次公布学龄前儿童十大问题行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10 上海新华医院 教授 金星明;解读学龄前儿童十大问题行为[N];家庭医生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晓琴;初中生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纪林芹;儿童攻击、相关问题行为的发展及其家庭相关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何洁;婴儿生气情绪及其对行为发展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9年
4 邢晓沛;父母体罚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与儿童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海燕;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珠;菲律宾华语教师对华校学生问题行为认知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魏玲;教师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认知和应对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蕾;小学阶段外化问题行为与心理适应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孙梦澜;幼儿学习活动中教师问题行为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5年
5 向禹;美国公立中学中文课堂外向型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杨慧;问题行为青少年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妮妮;中学生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其受家庭因素影响分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周梅君;基于案例的汉语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策略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9 徐芳;教育爱:教师如何面对小学生成长中的“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宋丹;3岁幼儿三种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高职生未来取向和问题行为及学业投入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5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