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区域性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与应用探析——以“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项目”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08 22:27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时代创新的主题,"互联网+教育"正在全方位地影响并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资源集聚与利用、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信息化与教学融合,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的出现,逐渐促进着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转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顺应国际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文章以"重庆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项目"为例,对如何建设满足教学实践的区域性课程资源服务平台、如何汇聚符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机制等问题进行项目经验分享。 

【文章来源】:现代教育技术. 2017,27(04)CSSCI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区域性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与应用探析——以“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项目”为例


区域性平台建设内容示意图

示意图,示意图,学分,在线课程


Vol.27No.4201789步鼓励广大用户加入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中来,逐渐建立起长期、有效、正向激励的共建共享机制。②功能建设。根据以上评审评价机制,该项目将提供三方面的工具、系统及功能支持:高校课程及资源库建设提交工具、专家在线评审系统、课程及资源库的用户评价功能。(5)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建设除支撑创新创业教育类在线课程的管理、选修与学习功能之外,平台还将建设虚拟的创意互动空间,向创客提供创客资讯、创客资源、创客项目管理工具、创客活动、技术资源、顾问团队、地面组织互动交流等功能,支持高校及社会创客或创客共同体在其中从事创造性工作和创造性学习。(6)学分银行体系建设学分银行(CreditBankSystem,CBS)是学校等办学机构模拟、借鉴银行的功能和特点,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按照共同的参照标准,以信息平台为支撑,通过专门的认证服务机构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使其在各个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学分得到积累或转换[3]。学分银行存储的学分作为获取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凭证。三区域性高校在线课程资源推广应用思路区域性高校在线课程平台一般需要通过在部分高校内进行试点,通过组建高校联盟、协作组等方式,确定联盟召集单位,制定章程或办法,先期以公共基储选修、辅修、第二专业课程等为主进行应用推广为宜[4]。随后,在应用过程中逐步吸纳其余成员学校,最终达到全区域内的覆盖。参与项目区域间高的课程资源建设应用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区域间高校课程建设应用流程示意图

示意图,平台建设,区域性,内容


的“课程互癣学分互认”进一步推动“课程互癣学分互认”发展,催生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积累与汇聚,探索建立“学分银行”。(4)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线课程平台将不断扩展自身功能和使用范围,解决“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新问题,全面提升重庆市的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新时期下高等教育的改革目标。2平台建设内容以平台应用为目的,区域性平台的建设内容包含以下六个方面:标准体系建设、核心功能建设、认证体系建设、课程资源评审评价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建设、学分银行体系建设,如图1所示。图1区域性平台建设内容示意图(1)标准体系建设引入运营商参与各类国家项目的优势,按照最新的国家课程及资源建设标准,为重庆市高等教育设计和制定一套理念先进、方便实用的优质课程及资源的建设标准,并配套符合国际标准、易用、可扩展的课程及资源整合接口标准。该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①课程建设标准。在现有的《重庆市级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的基础上,参考《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CELTSC《在线课程建设:第一部分信息模型CD1.0》,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在课程分类规范、课程建设技术标准、课程内容建设规范、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交互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要求、课程建设评价标准、在线课程教学规范等方面制定统一标准,实现课程结构规范化、课程资源标准化和教学设计系统化的目标。②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在国家“全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编制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相关技术规范汇编(2015年版)》及CELTSC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编制《重庆市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在资源库分类规范、资源元数据及技术标准、资源库体系结构及功能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 刘春玲.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5(05)
[2]学分银行的发展与构建探索[J]. 李利,王林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18)
[3]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与发展思路探究[J]. 任越.  继续教育研究. 2014(07)

硕士论文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 陈晓菲.华中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15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615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d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