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07:07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造国民性,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应对历史语境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基本走向。作为过渡时代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梁启超的文学教育思想有着独特的发展理路。因为梁氏个人魅力和个性特质,加上在中国传统文学教育的衰微和西方文明滚滚东渐的影响下,他的文学教育思想有着清晰的思路:审美-启蒙-强国。用文学的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精神性,来作为救亡图存的文明基础、精神力量甚至成为国民的人生信仰,这是梁启超的美好愿望。本文试图通过对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的阐述,对梁启超在其中表现出来的悖论,及这些悖论之间是否存在相辅相成的契合点做出回答。主要内容如下: 一、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的概述和形成背景。“文学新民”对传统诗教进行了反叛和继承,同时从西方文学教育中吸收了资源。从梁启超所处的时代、个体的成长、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几个角度探讨了梁启超文学教育的形成背景。 二、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的四个命题。梁启超认为文学的目的在于做人,从开民智、情感教育、趣味教育和养气说四个方面探讨梁启超文学教育理论的内容。 三、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的悖论。从大众化趋势和审美化取向、小说从“小道”到“大道”、作家的职业和职责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悖论出发,试图找出他们之间的契合点。 四、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梁启超 文学新民 悖论 相反相成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0-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第一章 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的概述与背景11-24
  • 第一节 文学新民是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的第一要义11-16
  • 一 文学新民的内涵11-15
  • 二 文学新民的意义15-16
  • 第二节 “文学新民”形成的必然16-24
  • 一 复杂的书写和历史语境17-18
  • 二 泛滥无归与烂漫向荣18-20
  • 三 复杂的文化背景和认知20-24
  • 第二章 梁启超文学教育的四个命题24-44
  • 第一节 开民智24-27
  • 一 文学的认知功能25
  • 二 梁启超开民智的实践25-26
  • 三 开民智的意义26-27
  • 第二节 情感的真善美27-31
  • 一 情感教育的提出27-29
  • 二 情感的超科学性29-30
  • 三 情感教育的实施30-31
  • 第三节 个人趣味与民族趣味31-35
  • 一 文学是趣味的主体32
  • 二 文学对趣味的诱发32-34
  • 三 趣味和情感34-35
  • 第四节 养气说35-44
  • 一 梁启超“元气”论概述35-37
  • 二 养气说的内涵37-40
  • 三 养气说的特色40-44
  • 第三章 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的悖论44-53
  • 第一节 大众化趋势与审美化取向44-47
  • 一 雅与俗的矛盾44-46
  • 二 文言和白话46
  • 三 梁启超的调和46-47
  • 第二节 从“小道”到“大道”47-50
  • 一 “小说界革命”的造势47-48
  • 二 新小说的矛盾48-49
  • 三 梁启超小说观的评价49-50
  • 第三节 作家的职责和职业50-53
  • 一 大圣鸿哲与华士坊贾50
  • 二 商业化的诱导50-51
  • 三 “想写的”和“能写的”51-53
  • 第四章 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的意义和启示53-58
  • 第一节 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的意义53-55
  • 一 文学新民具有实践的历史品格53-54
  • 二 提高了文学的价值与地位54-55
  • 第二节 现代精神危机呼唤文学教育55-58
  • 一 科学的陷阱55-56
  • 二 文学教育应该结合现实56-58
  • 参考文献58-61
  • 作者简历61-62
  • 致谢62-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晓虹;吴趼人与梁启超关系钩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金性尧;饮冰室藏书目录[J];读书;1996年08期

3 蒋志刚;;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的传统资源[J];大学时代;2006年01期

4 何锡章;中国现代文学“启蒙”传统与古代“教化”文学的相关性论纲[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王汶成;;文学边缘化之后的大众文学教育[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6 刘毅青;文气说艺术鉴赏论[J];惠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陈国安;梁启超《诗经》研究述略[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龙建春;曾国藩文气鉴赏论──曾国藩文气论探讨之一[J];娄底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9 鲁定元;文学教育刍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俊才;艰难时世的文学抉择——前“五四”新民文学思潮论[J];求索;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轩;儒家文化与晚清新小说的兴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春水;沉重与恣意的书写:谴责、暴露及其他[D];复旦大学;2006年

3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4 郑焕钊;“诗教”传统的历史中介: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发生[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梁启超文学教育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87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4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