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性与制度化:涂尔干教育史研究的文本再解读
本文关键词:神圣性与制度化:涂尔干教育史研究的文本再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神圣性 制度化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教育思想的演进 教育史研究 制度精神
【摘要】:随着西方社会学界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分裂为文化与结构两大阵营,制度和精神的研究也分道扬镳。在特殊的时代和学术背景下,《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这一文本成为讨论涂尔干"神圣性"概念的范本,而另一文本《教育思想的演进》中对于"神圣性"的探讨却长期被学界所忽略。本文通过仔细梳理与对比两个文本中对于神圣性"传染"和对于法国大革命的讨论,指出涂尔干的教育史研究提供了对于"神圣性"这一概念的另一种理解。《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神圣性表现为偶然的、爆发式的、独立于社会制度的集体欢腾状态,而《教育思想的演进》中神圣性依托于凡俗的制度才得以实现,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制度化状态,并对集体欢腾的激情有制约的道德功能。涂尔干在教育史研究中对于制度和精神交互作用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抛开学术阵营的割据,通过制度研究进入对历史时代精神气质的探讨。
【作者单位】: 威斯康辛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神圣性 制度化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教育思想的演进 教育史研究 制度精神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SH004)
【分类号】:G519
【正文快照】: 一'、引% (一)分道扬镳的制度与精神 社会的神圣性在制度之外。这一判断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西方社会学界似乎已经成了常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学界在不断挑战帕森斯系统理论的过程中诞生了反文化和反结构两大阵营,分别攻击文化和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的合法性。尽管八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少华;于述胜教授与中国教育史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钱宗范;广西教育史研究的开拓性力作——蒙荫昭、梁全进主编的《广西教育史》读后[J];学术论坛;2000年06期
3 廖其发;论21世纪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方向与任务[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朱旭东;论20世纪美国教育史研究的嬗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5 张薇,贺国庆;20世纪美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J];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6 田正平,肖朗;教育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7 刘虹;一部特色鲜明的地方教育史——评《河北教育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8 金忠明,林炊利;教育史学科困境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吕妙芬;对明清教育史研究的几点观察[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10 孙广勇;赵厚勰;;论教育史研究者的主体意识[J];理论月刊;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全进;;试论广西教育史的地方特色——编写《广西教育史》的一点认识兼论编写地方教育史的几个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2 王明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邹时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课题开题会上的讲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李玉非;郭红霞;;十年耕耘 硕果累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鉴定会暨学术研讨会侧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唐智松;;论面向21世纪的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叶哲铭;;区域研究在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7 毕诚;方晓东;;教育史学科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许瑞芳;;教育史研究的方法论透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9 李忠;;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目标定位及其发展走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10 张延昭;;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现象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剑钢;我国测绘中专与专科教育史研究取得成果[N];中国测绘报;2009年
2 郭法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教育史研究:在现实和历史中寻求新的解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金林祥;共和国教育史研究的新篇章[N];光明日报;2003年
4 杨孔炽;关于教育史研究的价值问题[N];光明日报;2005年
5 顾佳怡 记者 双生;《南京教育史》举行首发式[N];南京日报;2007年
6 张建东;不独有声流出此 会归沧海助波澜[N];湖北日报;2012年
7 杜成宪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中国教育史研究三次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吕云飞 河南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副教授;对南宋教育史的全面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传承历史文明 创建教育名城[N];南京日报;2007年
10 何东昌;为共和国教育史研究奠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爱勤;会通中西 融贯古今[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斌;川渝电化教育史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鹏;教育史研究中的“加法”与“减法”[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徐小敏;《儿童的世纪:家庭生活的社会史》在教育史研究上的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郝丽霞;2000年以来教育史研究的主要进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静;陈东原教育史研究之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吴清;天籁的回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谢彪;畲汉文化互动下的畲族古代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丽晶;宋代平民女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孟亚;权力、思想与教化[D];河南大学;2005年
10 滕志妍;明清塾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22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52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