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践方式
本文关键词:灵性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践方式
【摘要】:灵性教育是一种面向人的内在心灵世界,通过关注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拓展人的精神生命潜能,充盈人的精神情感体验,增强人的精神意识自觉,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精神生命质量并最终养成健全道德精神人格的教育,是力求超越工具理性支配下的功利性教育范式并回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现实呼唤的积极努力。灵性教育体现出尊重天性、遵循自然,重视体验、关注意义,对话建构、追求智慧等价值追求。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实践方式是构建灵性课程体系,创生灵性教学模式,培育灵性教师队伍和塑造灵性领导风格。
【作者单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
【关键词】: 灵性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人是现实的生命活动的存在,是社会文化的存在,是自主超越性的存在,是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存在,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性的存在,是具体的、个体的存在。[1]然而,自近代以来,科学主义思潮催生的工具理性逐渐主宰了人类教育实践,教育由此成为一个训练学生接受理性知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蕾;;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辽宁师范大学 杜岩岩;俄高等教育范式开始转型[N];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杰夫;教育信息化为何停滞?[N];光明日报;2014年
3 ;范式转型:当代中国教育的主题词[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记者 夏斐 通讯员 吴长亮;创新素质实践行:武汉素质教育新“抓手”[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慧文;变革中的教师教育范式: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成海;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连续统观点下的教师教育范式:理论基础与结构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何菊玲;教师教育范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宗孝;回归生活:教育范式的历史转换[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珍菊;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崔淼;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4 王耐;“人文关怀”教育范式的探索及其建设路径[D];吉林大学;2015年
5 冯秀梅;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构建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6 马兰兰;岜沙苗族传统农业共生理念的教育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王健荣;网络时代的美术教育及其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12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12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