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祖孙互助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活动设计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网络环境下祖孙互助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活动设计与实践
【摘要】:中小学生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军,研究如何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和认知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的信息化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找出当下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将受中小学青睐的数字技术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来,探索新的传承路径。在理论探讨部分,首先对当下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概括,总结出当下传承中主要遇到的三个问题:传播过程中高质量的师资和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准备不足;传承形式相对单一并且出现“非生活化”现象;信息化网络资源在教育传承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继而,探讨互助学习理论与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思想深度结合,提出网络环境下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活动模式,根据调查与访谈,确定本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设计出相应活动流程。在实证研究部分,针对提出的活动模型开展三轮行动研究,每一轮活动之后进行分析与总结,找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活动模型进行修正与完善。最后,依据收集到的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观察记录等,分析探讨活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具体研究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缘起、研究方法,提出研究问题。第二部分针对研究问题的理论综述,对互助学习和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互助学习起源于18世纪的“导生制”理论,笔者从时间和适用范围两个维度对互助学习理论进行梳理,从而确定与本研究相关的研究取向。第三部分,确立以祖孙跨龄互助式学习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并对拟开展的活动进行调查与访谈,落实具体的研究目标与内容。第四部分构建活动模型,对上述分析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开展祖孙互助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活动的理论模型。第五部分开展三轮行动研究,修改并完善活动设计。第六部分针对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最后得出研究结果主要有:1.利用社区中闲散的退休老人传承传统文化有效解决学校教育中高质量师资水平不足的情况;2.利用祖孙互助学习形式有效改善传承中的“非生活化”现象,扩展了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途径;3.微信平台环境下开展互助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有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有效促进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4.祖孙互助形式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策略是有效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 互助学习 祖孙互助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21
- 1.1 选题缘由8-10
- 1.1.1 传统文化需要大众化的教育传承8-9
- 1.1.2 数字时代丰富了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形式9
- 1.1.3 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互助学习消除了时空限制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7
- 1.2.1 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分类10-12
- 1.2.2 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现状12-15
- 1.2.3 互助学习研究现状15-16
- 1.2.4 基于智能平台的移动互助学习16-17
- 1.3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17-19
- 1.3.1 问题的提出17
- 1.3.2 问题分析17-19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9
- 1.4.1 研究内容19
- 1.4.2 研究方法19
- 1.5 论文框架19-21
- 第二章 互助学习的理论探索21-29
- 2.1 互助学习理论综述21-26
- 2.1.1 互助学习的缘起21-22
- 2.1.2 互助学习理论的发展概述22-24
- 2.1.3 互助学习的影响因素24-26
- 2.2 网络环境下的互助学习26-29
- 2.2.1 信息技术促进互助学习发展26-27
- 2.2.2 网络环境下互助学习面临的质疑27-28
- 2.2.3 网络环境下互助学习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启示28-29
- 第三章 社区传统文化互助学习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29-38
- 3.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29-30
- 3.1.1 调查目的29
- 3.1.2 调查问卷的设计29-30
- 3.2 结果分析30-36
- 3.2.1 小学生对家乡文化认知的调查结果与分析30-32
- 3.2.2 退休老人互助学习的调查结果与分析32-34
- 3.2.3 退休老人参与学习的幸福感访谈结果与分析34-36
- 3.3 问题分析与总结36-38
- 3.3.1 问题分析36
- 3.3.2 祖孙互助学习开展形式的选择36-37
- 3.3.3 祖孙互助学习参与者的选择37
- 3.3.4 祖孙互助学习的实施建议37-38
-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祖孙互助式的学习活动设计与模型构建38-44
- 4.1“网络环境下祖孙互助式的学习”活动内涵38-39
- 4.1.1 网络环境下开展的内涵解读38
- 4.1.2 祖孙互助形式的意义38-39
- 4.2 组成要素分析39
- 4.3 网络环境下祖孙互助学习的模型构建39-42
- 4.3.1 模型的构建39-40
- 4.3.2 不同层面的阐释40-42
- 4.4 网络环境下祖孙互助学习的活动流程设计42-44
- 第五章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祖孙互助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活动行动研究44-57
- 5.1 活动准备44-48
- 5.1.1 学习者分析44-45
- 5.1.2 学习内容45
- 5.1.3 学习目标45-46
- 5.1.4 活动范围选择46-47
- 5.1.5 活动流程47-48
- 5.2 活动评价工具选择48-50
- 5.2.1 知识测验48
- 5.2.2 访谈提纲48
- 5.2.3 观察记录表48-50
- 5.3 学习资源设计与制作50-53
- 5.3.1 对已有的微信公众平台的典型案例分析50-52
- 5.3.2“吴地文化教育传承”微信公众平台的资源设计52-53
- 5.3.3 资源的制作53
- 5.4 三轮学习活动的实施53-57
- 5.4.1 活动安排53-54
- 5.4.2 三轮活动实施的具体情况54-57
-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57-69
- 6.1 知识测验差异性分析57-59
- 6.1.1 测验整体情况57
- 6.1.2 分项情况57-59
- 6.1.3 知识测验总结与讨论59
- 6.2 观察记录表情况分析59-64
- 6.2.1 活动结构分析61-62
- 6.2.2 活动细节分析62-63
- 6.2.3 观察记录总结与讨论63-64
- 6.3 访谈分析64-69
- 6.3.1 退休老人访谈分析64-66
- 6.3.2 小学生访谈分析66-67
- 6.3.3 退休老人访谈总结与讨论67-69
- 主要结论与研究局限69-71
- 主要结论69-70
- 研究局限70-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5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5-76
- 附录一76-78
- 附录二78-80
- 附录三80-81
- 附录四81-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连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9期
2 ;台湾私立学校注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两岸关系;2003年02期
3 刘晓春;对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调研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10期
4 樊朴;采用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教育[J];中关村;2004年11期
5 杨智敏;;论新时期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若干问题[J];学术探索;2005年06期
6 覃萍;林宁;;谈大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误区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年35期
7 王冠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高大学生素质[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8 罗华文;;关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2006年11期
9 刘军;;校本课程——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J];中国民族教育;2007年05期
10 韩晓;;略论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现途径[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凯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教育现代化[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陈艳;;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写作课上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2年
3 梁文红;;关于在幼儿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3)[C];2013年
4 熊士荣;肖小明;苟娇娇;;论科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契合[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传承中华文化,丰厚办学底蕴 诵读国学经典,激励生命成长——广东省廉江市第一中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成效显著[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C];2013年
6 彭忆;;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慧萍;喻嵘;张国民;方克力;吴霞;李玲;肖艺;王宏宝;庄乔;黄珍琦;;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出路[A];中医药继续教育新论2013[C];2013年
8 刘滨;;图书馆如何担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超越[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欧阳继林;丁梅君;;试论第二课堂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10 王应兆;;必须加强对干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民革省委会;加强中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N];光华时报;2006年
2 赵昂;重启传统文化教育还需要什么[N];工人日报;2012年
3 解艳华;传统文化教育主战场在课堂[N];人民政协报;2013年
4 记者 于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进一步加强[N];中国文化报;2013年
5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卫平 采访整理 郑依菁;“让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正式教育体制”[N];东方早报;2013年
6 首席记者 李云萍;市传统文化教育协会成立[N];石家庄日报;2013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 赵金刚;传统文化教育更应注重价值传承[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冷玉斌;做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张鹏举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语文教育专家;应当正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4年
10 记者 黄俊华 通讯员 罗曼;明年秋季起开设传统文化教育地方课[N];湖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建设;我国传统节日体育现状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政;高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秋云;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琴琴;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4 舒陆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政府文化职能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5 洪晓雪;台湾翰林版高中国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刘林建成;泉州地区中小学传统南拳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袁英英;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8 郭舒婷;信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9 洪希彦;科技提升传统文化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10 丁琳琳;民国小学读经活动的演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99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99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