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基于碎片化学习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06:06

  本文关键词:基于碎片化学习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碎片化学习 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转化螺旋理论 个人知识管理成熟度


【摘要】:随着泛在技术的普及以及社交网络的发达,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更加便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碎片化学习成为很多人选择的新型学习方式。然而碎片化学习的知识更新速度更快,学习共同体之间的交流更多,也更容易产生知识的创新。但由于碎片化学习中学习资源琐碎、信息噪音、知识来源广泛、学习共同体不稳定、迭代速度快、缺乏权威指导等特点,在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和知识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故而碎片化学习的效率并没达到学习者的预期,反而有可能导致学习者的专注力下降、思维碎片化,认知片面等问题。针对目前碎片化学习的情况,急需个人知识管理的介入,才能正确管理各种纷杂的信息资源。碎片化学习带来传统学习方式的颠覆的同时,也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全新要求和思路。关联主义、认知图式对基于碎片化学习的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特别是依托数字化学习产生的关联主义。关联主义组建了一个以个人知识为节点的网络,依托社交网络组建的各种组织与机构,将个人网络作为节点纳入其中,同时也将关联的知识回馈到个人知识网络之中,以供个人继续学习,形成知识循环。这些观点对于构建碎片化时代的知识体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同时完成个人知识管理的流程。知识转化螺旋理论对如何梳理碎片化学习的知识网络进行了指导,充分利用碎片化学习的工具和特性,使得知识社会化、外部化、合并化和内在化,完成知识管理。本文在深入分析碎片化学习的现状,结合个人知识管理理论研究成果,根据碎片化学习的特点,个人知识管理的流程,构建了在个人知识库的基础上,结合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化网络,让个人知识能够及时交互,进行更新,以提升碎片化学习效率和构建知识网络。在通过调查分析碎片化学习者对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需求,结合现有技术发展,构建了基于碎片化学习的个人知识管理模型。该模型包括一个由个人知识管理查询浏览空间和后台管理两部分组成的网络平台。该平台充分应用了HTML、Tag等技术,融合Web2.0理念和技术,并且为了发挥碎片化学习随时随地的特点,同步了手机端平台,并通过微博、微信及时分享心得体会。在最后,选取实验者进行对比实验,为了排除差异性,选取的实验者学习水平类似,个人知识管理成熟度类似,按学习内容的类型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前后采用问卷和访谈进行调查,通过比较实验者在使用平台前后个人知识管理成熟度的变化,来检验该系统对于碎片化学习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效力。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 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转化螺旋理论 个人知识管理成熟度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发展引发学习方式的转变10-11
  • 1.2.2 教育技术领域开拓进步的需要11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1-13
  • 1.3.1 研究目标11-12
  • 1.3.2 研究内容12-13
  • 1.4 研究方法13-15
  • 2 碎片化学习和个人知识管理概述15-27
  • 2.1 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15-19
  • 2.1.1 研究现状15-16
  • 2.1.2 现有工具分析16-19
  • 2.2 碎片化学习的研究19-22
  • 2.2.1 发展背景19-20
  • 2.2.1 研究现状20-22
  • 2.3 碎片化学习对个人知识管理的需求22-23
  • 2.4 基于碎片化学习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优势23-24
  • 2.5 碎片化学习对个人知识管理带来的挑战24-27
  • 3 理论基础27-30
  • 3.1 关联主义27
  • 3.2 图式理论27-28
  • 3.3 知识转化螺旋理论28
  • 3.4 个人知识管理成熟度28-30
  • 4 基于碎片化学习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30-43
  • 4.1 碎片化学习者的个人知识管理现状与需求30-32
  • 4.1.1 调查问卷目标预设30
  • 4.1.2 调查问卷分析30-32
  • 4.2 基于碎片化学习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需解决的问题32
  • 4.3 基于碎片化学习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模型设计32-37
  • 4.4 基于碎片化学习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功能描述37-43
  • 5 基于碎片化学习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应用与评价43-50
  • 5.1 问卷设计43-44
  • 5.2 实验过程44-46
  • 5.2.1 被试者选择44-45
  • 5.2.2 实验过程描述45-46
  • 5.3 实验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46-50
  • 5.3.1 平台使用前后对比分析46-49
  • 5.3.2 内容差别对个人知识管理成熟度的影响49-50
  • 6 总结与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 154-58
  • 附录 258-62
  • 致谢62-63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5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6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8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张钰e,

本文编号:818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818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1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