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Moodle 翻转课堂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翻转课堂”作为一种颠倒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兴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性的培养。翻转课堂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的平台作为支撑,Moodle以其功能完善和技术成熟性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支持。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借鉴前人对翻转课堂和Moodle的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来开展本研究。在仔细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已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和初中生特点,构建了适合该课程的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施甸县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第11册作为教学内容,搭建了Moodle学习平台并进行了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通过课程考核、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多种形式来验证基于Mood le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论文分共分为五个章节内容: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这一章是从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内容方法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主要介绍了翻转课堂和Moodle的研究现状,界定了翻转课堂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支撑平台;第三章是在分析已有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构建了一个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过程进行了具体的设计:第四章主要是对将基于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过程的介绍,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五章是总结与展望,主要是得出研究结论,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对未来的展望。课程实践和反馈结果表明,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而且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Moodle 翻转课堂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模式 实践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33.6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研究的背景9-11
- 1.1.1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9
- 1.1.2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模式的变革9-10
- 1.1.3 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10-11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2
- 1.2.1 研究的目的11-12
- 1.2.2 研究的意义12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12-14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方法12-14
- 第2章 文献简介与相关概念解释14-25
- 2.1 国内外当前研究现状14-17
- 2.1.1 国外翻转课堂当前研究情况14-15
- 2.1.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研究情况15-17
- 2.1.3 Moodle用于翻转课堂的国外研究现状17
- 2.1.4 Moodle在国内翻转课堂中的研究情况17
- 2.2 翻转课堂的相关概念17-20
- 2.2.1 定义翻转课堂17-18
- 2.2.2 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的比较18-19
- 2.2.3 翻转课堂的优势19-20
- 2.3 相关理论概念20-22
- 2.3.1 掌握学习理论20-21
- 2.3.2 混合学习理论21
- 2.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1-22
- 2.4 翻转课堂的支撑平台22-25
- 2.4.1 翻转课堂支撑平台的选择22
- 2.4.2 Moodle平台简介22
- 2.4.3 使用Moodle开展翻转课堂的优势22-24
- 2.4.4 Moodle平台应用在翻转课堂可用性分析24-25
- 第3章 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25-32
- 3.1 典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5-27
- 3.1.1 Robert Talbert模式25-26
- 3.1.2 张金磊的翻转课堂模型26-27
- 3.2 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27-28
- 3.3 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28-32
- 3.3.1 课前阶段设计28-29
- 3.3.2 课中活动设计29-30
- 3.3.3 课后阶段设计30-32
- 第4章 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32-57
- 4.1 构建学习环境32-34
- 4.1.1 安装Moodle平台32-33
- 4.1.2 添加课程到Moodle平台33
- 4.1.3 将学生添加到Moodle平台中33-34
- 4.2 研究的前期分析34-42
- 4.2.1 教学内容分析34
- 4.2.2 教学目标分析34-35
- 4.2.3 研究环境分析35
- 4.2.4 研究对象分析35-42
- 4.3 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42-48
- 4.3.1 制作学习任务单42-44
- 4.3.2 创建教学微视频44
- 4.3.3 课前自主学习44-45
- 4.3.4 教学过程45-47
- 4.3.5 课后的教学评价47-48
- 4.4 实践结果与分析48-57
- 4.4.1 翻转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49-54
- 4.4.2 对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54-55
- 4.4.3 学生访谈的结果与分析55-57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7-60
- 5.1 研究结论57-58
- 5.2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58-59
- 5.3 展望59-60
- 附录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60-62
- 附录2 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62-64
- 附录3 基于Moodle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访谈提纲64-65
- 参考文献65-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衍达;《信息技术系列教材·序》[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叶金霞;论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9期
3 韩朝晖;;网络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9期
4 齐金栓;“咬”定信息技术不放松[J];新闻爱好者;2002年12期
5 周勇,王兵;信息技术与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重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王海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太原科技;2002年04期
7 鲁洁;利用信息技术开创 “实时经济”[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04期
8 康双珍;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1期
9 杨宣培;;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须做好四项准备[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5期
10 张治平;;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萍;;信息技术与园林绿化现代化[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4年
2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钟义信;;论信息技术[A];IEEE北京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杨冰;;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A];吉林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获奖论文汇编(特等奖)[C];2011年
5 蓝莹;;浅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6 戴国忠;;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7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邢程;李玉梅;邵伟;余敏;吴克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张明凯;;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10 张卓星;朴姬顺;;信息化环境下新型学与教方法的探析——信息技术型学与教的方式[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黎明;2005年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会议召开[N];人民邮电;2005年
2 彭守一;浅谈信息技术在保险业中的运用[N];中国保险报;2007年
3 北京市丰台区角门小学 卢均峰;如何激发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轲真;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N];深圳特区报;2006年
5 肖华;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7年
6 马晓芳;信息产业部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应用立法[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胡红军;我国加快信息技术应用立法进程[N];经济日报;2007年
8 赵波;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是途径[N];中国电子报;2004年
9 蓝建中;被动的信息技术经济化[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10 杨金志;我国农业将广泛应用生物和信息技术[N];农民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亚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李红;信息技术对中国金融业区位分布与效应的影响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3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李泽清;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性探析[D];东北大学;2010年
6 胡新丽;信息技术对政府环境决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春玲;信息技术的经济效应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8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齐晓云;信息技术融合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黄晓春;碰撞与融合:信息技术嵌入政府部门运作的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娇;烟台地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调查与分析[D];鲁东大学;2012年
2 赵龙;信息技术对残疾人的价值补偿[D];渤海大学;2015年
3 吴文征;信息技术课中基于“任务驱动”培养初中生信息素养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安学清;七年级信息技术学困生成因及转化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叶平;信息技术课程“回归生活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国煜;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溯;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智;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高中“翻转课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宇;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邬敏;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71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87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