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微信公众平台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8:12
本文关键词:面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微信公众平台设计研究
【摘要】: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基地,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而大学生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在开展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与学的形式也在发生着不断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移动学习应用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借助相关技术和设备为大学生构建适用的移动学习环境,对于优化传统文化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遵循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通过理论探索、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设计以及具体实践应用和效果分析的研究过程,解决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传统文化学习效果。在理论探索和问题分析部分,从国家政策和指导纲要的宏观层面到具体课程与学习活动开展的微观层面,探讨影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问题。结合近年来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相关案例,在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和联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将移动学习应用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从提升学习交互效果、优化并丰富学习资源的视角出发,选取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移动学习环境。在平台设计和具体实践应用部分,从现存问题出发,在对大学生传统文化学习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平台的学习交互功能模块和学习资源,运用相关技术实现微信公众平台。遵循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通过三轮具体实践应用,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平台应用有效性的同时,不断评估、反思借助平台构建的移动学习环境的不足之处,并对平台设计进行逐步改进与完善。根据三轮应用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和访谈内容,分析平台应用对于解决现存问题、优化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研究分析发现:1.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对于解决大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交互不足、资源缺失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2.大学生可以在移动学习的形式下体会移动设备和微信平台的作用,对平台使用具有较好的接受度和认可度。3.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传统文化学习的大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之后,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有所提升。
【关键词】:高校 传统文化 移动学习环境 微信公众平台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34;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3
- 1.1 研究缘起9-13
- 1.1.1 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驱使与实际局限9-10
- 1.1.2 移动学习的教育应用10-12
- 1.1.3 移动学习环境的现状及趋势12
- 1.1.4 微信公众平台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2.1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现状13-14
- 1.2.2 移动学习研究现状14-17
- 1.2.3 微信公众平台研究现状17-18
- 1.2.4 问题分析18-19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19-20
- 1.3.1 研究内容19-20
- 1.3.2 研究意义20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20-23
- 1.4.1 研究方法20-21
- 1.4.2 研究过程21-23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23-28
- 2.1 理论基础23-25
- 2.1.1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23-24
- 2.1.2 联通主义24-25
- 2.2 核心概念的界定25-26
- 2.2.1 传统文化教育25-26
- 2.2.2 移动学习环境26
- 2.3 小结26-28
- 第三章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28-39
- 3.1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调查28-33
- 3.1.1 大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现状28-30
- 3.1.2 访谈提纲30
- 3.1.3 高校中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现状30-31
- 3.1.4 高校中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的现状31-32
- 3.1.5 高校中传统文化非正式学习的现状32-33
- 3.2 问题分析33-35
- 3.3 移动学习支持下的传统文化教育35-36
- 3.4 移动设备及资源呈现形式的选择36-38
- 3.5 小结38-39
- 第四章 面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微信公众平台设计与实现39-52
- 4.1 需求分析39-40
- 4.1.1 学习者分析39-40
- 4.1.2 学习目标40
- 4.2 平台中的学习交互设计40-45
- 4.2.1 交互设计思想40-42
- 4.2.2 界面视觉设计思想42-43
- 4.2.3 学习交互功能模块设计43-45
- 4.3 平台中的学习资源设计45
- 4.4 平台框架设计45-49
- 4.4.1 工具分析45-46
- 4.4.2 系统框架设计46-49
- 4.5 平台的开发与实现49-52
- 第五章 实践应用与效果分析52-71
- 5.1 实践思路52
- 5.2 第一轮实践及效果分析52-61
- 5.2.1 活动背景与实践对象52-53
- 5.2.2 学习资源的开发53-55
- 5.2.3 应用过程55-56
- 5.2.4 效果分析56-60
- 5.2.5 问题与改进60-61
- 5.3 第二轮实践及效果分析61-64
- 5.3.1 实践对象61
- 5.3.2 学习资源的开发61-62
- 5.3.3 应用过程62
- 5.3.4 效果分析62-64
- 5.3.5 问题与改进64
- 5.4 第三轮实践及效果分析64-69
- 5.4.1 活动背景与实践对象64-65
- 5.4.2 学习资源的开发65
- 5.4.3 应用过程65-66
- 5.4.4 效果分析66-69
- 5.4.5 总结69
- 5.5 改进与完善后的微信公众平台69-7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1-73
- 6.1 总结71-72
- 6.1.1 研究所做工作71
- 6.1.2 研究结论71-72
- 6.2 后续研究展望72-73
- 参考文献73-76
- 致谢76-77
-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7-78
- 附录二:访谈提纲(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情况)78-79
- 附录三: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传统文化非正式学习交互效果调查问卷79-81
- 附录四:访谈提纲(传统文化的非正式学习者)81-82
- 附录五:访谈提纲(工作坊项目的专家和指导教师)82
本文编号:961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96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