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19:04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感受性是一个多纬的人格构念,它描述了一种对自我和他人行为的元认知反映。作为自我的一种机制,心理感受性在人格和人际依恋之间充当了第三变量,心理感受性的不同拥有使得个体在评价人格和人际领域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上出现差异。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心理感受性、人格特质及人际依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研究还检验了一个多变量结构模型,其中主要检验了心理感受性对人格特质和人际依恋间关系的影响。人格特质在操作中被看作是一个潜在变量,而关于人际依恋的多种变量被看作是因变量,这一点顺从了传统研究中将特质作为行为的预测变量的方法,心理感受性是作为第三变量,即心理感受性的不同水平影响了人格特质和人际依恋类型间的关系程度。研究结果如下: (1)心理感受性同大五人格因素存在显著关联,其中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责任心对心理感受性具有预测作用。 (2)大学生在人际依恋类型上存在个体差异,运用依恋量表可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分类出安全、专注、恐惧、排斥四种依恋类型,而且这四种依恋类型个体在心理感受性量表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心理感受性同不同的人际依恋类型存在线性关系,心理感受性水平越高,个体越倾向于安全依恋,越低则越倾向于不安全依恋。 (4)心理感受性、人格特质和人际依恋这三个变量间存在潜在的结构关系,其中心理感受性充当了中介变量,人格特质对人际依恋的预测作用间接地受到心理感受性不同水平的影响,尤其在高心理感受性水平下人格特质对人际依恋的预测作用更为显著。
【关键词】:心理感受性 人格特质 人际依恋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独创性声明5-6
  • 摘要6-7
  • Abstract7-8
  • 1 引言8-10
  • 2 理论综述10-22
  • 2.1 心理感受性10-16
  • 2.1.1 心理感受性的含义10-11
  • 2.1.2 心理感受性与其他人格构念的关系11-16
  • 2.2 人际依恋16-21
  • 2.2.1 依恋理论16-18
  • 2.2.2 内部工作模型18-21
  • 2.3 人格五因素模型21-22
  • 3 研究现状22-28
  • 3.1 心理感受性22-23
  • 3.1.1 心理感受性与人格22
  • 3.1.2 心理病理学22
  • 3.1.3 发展性研究22-23
  • 3.1.4 临床研究23
  • 3.2 人际依恋23-26
  • 3.2.1 纵向研究23
  • 3.2.2 婚恋关系研究23-24
  • 3.2.3 依恋理论与心理治疗24
  • 3.2.4 有关成人依恋的研究24-26
  • 3.3 人格五因素模型的应用26-28
  • 3.3.1 人格五因素模型在人格测验中的运用26
  • 3.3.2 广泛运用于临床领域心理病理学26-27
  • 3.3.3 在人事测评中的应用27-28
  • 4 研究目的、意义和假设28-30
  • 4.1 研究目的和意义28-29
  • 4.2 研究假设29-30
  • 5 研究方法30-33
  • 5.1 被试选取30
  • 5.2 研究工具30-33
  • 5.3 研究流程图33
  • 6 研究结果与讨论33-54
  • 6.1 量表的描述统计结果33-35
  • 6.2 三种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35-40
  • 6.3 人口学变量的统计分析40-42
  • 6.4 心理感受性、人格特质及人际依恋间的相关分析42-43
  • 6.5 人格特质和人际依恋对心理感受性的回归分析43-44
  • 6.6 人格特质和心理感受性对人际依恋的路径分析44-50
  • 6.7 心理感受性、人格特质及人际依恋间的结构模型50-54
  • 7 总讨论54-59
  • 7.1 三种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统计分析结果54-56
  • 7.2 心理感受性、人格特质及人际依恋间的相关分析56-57
  • 7.3 人格特质和人际依恋对心理感受性的回归分析57-58
  • 7.4 人格特质和心理感受性对人际依恋的路径分析58
  • 7.5 心理感受性、人格特质及人际依恋间的结构关系58-59
  • 8 研究总结59-62
  • 8.1 研究结论59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59-62
  • 8.2.1 研究的不足60
  • 8.2.2 未来研究的方向60-62
  • 参考文献62-65
  • 附录65-70
  • 后记7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家青;;当代大学生依恋类型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三所高校的调查[J];学术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仕芬;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韩菁;人格、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同伴依恋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7年

3 刘岩;高职新生人格类型与学校适应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杨;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宇;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玉花;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祁雅琼;婚恋依恋、人格特质与婚姻质量的关系[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世杰;大学生亲子依恋、分离—个体化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伟;心理感受性的测量及其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10 赵丽英;大学生成人依恋、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感受性、人格及人际依恋间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0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400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e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