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内隐职业声望偏好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内隐职业声望偏好
【摘要】:通过理想职业抱负的问卷,考察了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共10个省市(北京、上海、辽宁、广东、湖北、江西、贵州、山西、四川、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现状;同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对大学生内隐职业声望的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选择"企业家"、"教师"等职业的人数要显著地高于选择"工人"、"农民"等职业的人数,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声望高的职业;(2)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性别类型相符的职业,相比之下,女生表现出更多的反职业性别刻板,而男生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3)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对不同社会声望的职业存在显著的内隐偏好。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理想职业抱负 职业选择 职业声望 大学生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05JAXLX009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675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B844.2;G645.5
【正文快照】: 1前言理想职业抱负,是相对现实职业抱负而言的,是指个体在没有现实限制的条件下他们愿意选择做什么,而不是他们预想自己实际上可能会做什么[1,2]。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将心理学观点与社会学观点相结合,以性别类型(sex-type)、社会声望(prestige)和职业领域(field of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许欣欣;从职业评价与择业取向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J];社会学研究;2000年03期
2 张智勇;刘江娜;;基于职业的内隐年龄偏见[J];应用心理学;2006年03期
3 佐斌;刘fE;;基于IAT和SEB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4期
4 胡志海;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5 胡志海,梁宁建,徐维东;职业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6 于泳红;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7 刘fE;佐斌;;性别刻板印象维护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8 侯志瑾,梁湘明;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简介与研究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冰仙;;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基于职业地位获得目标的理性选择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范红军,何建军;论高师历史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丁俊武,周志俊;教练员威信的维护与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1年04期
4 李f,朱淑明;运动负荷的深层次分析与运用[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5 张丽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王丽萍;人格与政治:政治心理学领域核心关系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王丽萍;;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沈芸;浅析投稿动机与优化控制[J];编辑学报;2002年03期
9 袁艳;对时尚杂志批判的批判[J];编辑之友;2004年06期
10 张田;;论媒体对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宝珍;;浅析叛逆期青少年对电视的逆反心理[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徐新林;;文化冲突、和谐校园与农村大学生社会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杜屏;;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及其个人影响因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徐永祥;;论社区服务的本质属性与运行机制[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段永刚;大众传播媒介资源配置刍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秦启文;企业理念的理性反思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汪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文忠;修辞活动的民族文化特点[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张树平;建筑火灾中人的行为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于泳红;职业生涯决策整合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浩;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及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宏涛;论网络时代的教师角色[D];河南大学;2001年
4 蒙健(方方土);论社会行为的自我管理[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胡吉红;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与文化扶贫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淑瑾;於梨华文学作品与海外华人的再社会化[D];福州大学;2002年
7 杨志亭;体育在人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作用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9 刘亚伟;团体动力学在田径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10 马恒平;网络行为的心理伦理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慧娟,张智勇;招聘情境下内隐化相貌偏见的表达[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孙劲悦;关于就业年龄歧视原因的调查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4期
3 吴廷俊,郑s,
本文编号:1036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036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