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
本文关键词: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
【摘要】:概念分析在教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认识和理解教育实践的需要,是构建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提高当前我国教育学研究质量的需要。日常用法分析、定义分析、词源分析、隐喻分析、跨文化分析和条件分析是教育学概念分析中主要的六种类型,每一种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基础和路径。要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必须注意以下事项,第一,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既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也可以作为一项研究工作的一部分;第二,教育学研究中六种概念分析的类型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第三,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既不可过于简单,也不可过于繁琐;第四,教育学研究中概念分析的目的既是认识论的,也是实践论的,它们涉及到人们对待概念分析的态度、方式和目的。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学研究 概念分析 分析教育哲学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概念,既是思想的工具,又是思想的材料,还是思想的结果。说它是思想的工具,是因为人类的思想根本上离不开概念。不单是抽象的思维离不开概念,就是具体的、形象的思维抑或是直觉的思维,离开了概念恐怕也会成为一种漫无边际的意识之流,根本辨不清主题、分不清方向。说它是思想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杜作润;国外高校内部的民主管理——特征、案例及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3 高伟;一个“劳而无功”的虚假性命题——评“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4 沈文钦;;何谓“为学术而学术”——纯学术观的类型学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5 王坤;西方现代美学的终结——塔尔图学派与洛特曼美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李海平;存在之思与语言——试分析海德格尔后期哲学中的语言视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王立;政治设计与政治证明——政治合法性证明的两种理论方式[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8 陈道远;论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日常性[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刘风光;杨维秀;;语用学视野下的诗歌语篇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廖申白;;对伦理学历史演变轨迹的一种概述(上)[J];道德与文明;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2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培文;中国西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5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王志扬;开放社会、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开放模式选择[D];厦门大学;2004年
10 秦艳贞;朦胧诗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俊;存在话语与历史回归[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房尚文;论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政治参与[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昆;关于社会转型期公正问题的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5 宁团红;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尹秀峰;体育教学目标的习得性能本质类型和结构体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赵殿森;探寻教学理论原创[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3年
8 范广垠;治理腐败——制度他律与道德自律的非均衡性[D];苏州大学;2003年
9 黄惊涛;臻于“悲剧”的生命与思想境界[D];湘潭大学;2003年
10 龙承建;资阳市雁江区中学教师教育科研效能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逸群;;教育学研究中的困境及其出路[J];教育评论;1989年01期
2 成长群;中国教育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邵燕楠;教育哲学缘起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9期
4 刘力;;论教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特性[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01期
5 郑金洲;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与改进路向[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6 于翠翠;朱成科;;繁荣和贫困教育学定位的事实之思与价值之辨[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5期
7 朱永新;迈向21世纪的国际理解教育──国际教育学研究大会苏州会议纪要[J];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8 李燕;教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6期
9 董海霞;;试论当代教育学的精神品格——一种道家哲学的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李伟;;论教育学研究的误区——理论与实践脱节之根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微;;中国教育学:在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中成长[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2 齐梅;;论教育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焦向红;;网络教育呼唤更深刻的研究[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4 邓友超;;庄泽宣及其《教育概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爱萍;王晓宇;;西方教育史研究范式与历史学研究范式关系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6 黎军;赵翔宇;;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福春;;外国教育史学科在中国的演进与整体性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吴全华;;论康德的教育现代性及其合理性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姬金泉;童桦;付选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黄育云;熊高仲;;应加强教育经济学的元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小红 李德刚 谭烨 董洁 王静 王蕾 姜天海 招斯U,
本文编号:1040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040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