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归属感的培养
本文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归属感的培养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应用,虚拟学习社区悄然诞生,有关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在不断的深入。文章在界定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者归属感之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针对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培养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归属感的措施,旨在营造网络环境下良好的社区学习氛围,以加强学习者间的互动并促进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虚拟学习社区 归属感 交互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虚拟学习社区悄然诞生。如何进一步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已经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虚拟学习社区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具备一些本质要素:“一定数量的人群;共同的网上活动区域;社区互动;社区文化与历史;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9期
2 张旭;丁凤琴;;社区心理意识研究述评[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花;;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对远程学习者进行情感支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 白杨;彝族在现代化中的文化心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7期
3 刘京林;牛新权;石慧敏;;心理效应的内涵及其在传播活动中的应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赵为粮;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的心理误区及其心理调适[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张杰;;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6 田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16期
7 刘乃芳;;以人性化的设计方式来推进阶层型社区的和谐[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8 彭豪祥;;社会和谐的主要社会心理机制及作用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9 马洁华;;我国城市社区阶层化趋势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6年18期
10 宋远升;;隐私权视角下的涉罪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金花;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质量系统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2 杨蓓蕾;面向发展质量的城市社区治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高艳青;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卢爱国;使社区和谐起来: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业勤;互动论视角下的我国当代城市社区建设[D];上海大学;2008年
8 耿云;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董欢;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王静;城市综合性医院顾客忠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桂蓉;程伟波;;城市居民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的实证分析——以长沙市Y社区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师生行为分析——一个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3 岑颖,凌文铨,方俐洛;城市居民社区意识调查[J];改革与战略;2003年08期
4 包晓霞;“落地生根”还是“落叶归根”——移民的社区意识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5 王亮;;社区意识——社区共同体的灵魂[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6 李煜;黎氏;;影响社区归属感的要素分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7 马天芳;;城市社区整合与社区意识构建刍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10期
8 张芝萍,张玲玲;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意识”的构建[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9 罗英豪;;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现代城市社区意识[J];理论研究;2006年05期
10 陈德淼;在社区实践中培育社区意识[J];社区;2004年1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艳萍;吴金典;;论网络团购中的消费者归属感[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2 李承颖;;浅谈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开展信息技术差异性教学[J];成功(教育);2011年09期
3 王增芳;;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4 李凌云;王海军;李星;;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王蕾;李志平;;虚拟学习社区中影响学员间知识共享的因素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8期
6 赵妍;;当今虚拟学习社区的现状及反思——游戏化虚拟学习社区的建构[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9期
7 张金凤;;E-learning学习共享空间构建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19期
8 欧政权;;网络广播的发展思路[J];电视技术;2011年14期
9 穆红霞;;高校计算机公共课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17期
10 韩帅;;电子游戏中的交互、沉浸与审美[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晔;;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质性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彦博;;中国单位组织中的成员依赖心理[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吕文波;赵君香;;虚拟学习社区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4 朱红旭;金立标;石雅迪;李皓琰;;三网融合下的IPTV终端仿真系统设计[A];数字电视产业与三网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珊;;虚拟现实技术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6 孙明;;基于3DS MAX和VRML的虚拟太阳系模型的构建与交互[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7 刘恕;;试论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交互融合——从新华社电视进驻开心网说起[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纯洁;谢绍鹏;张朝燕;赵朝伟;;现代远程教育运用中药药剂学网络课件之我见[A];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刘恕;;试论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的交互融合——从新华社电视进驻开心网说起[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10 林嘉燕;俞鹤伟;;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亦菲;企业“归属感”何必与官员挂钩[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2 记者 黄茜 通讯员 刘欣 庞惠贞 邱晓华 李婷婷;广州居民归属感 亚运开幕后猛升[N];广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谢蕤;冠树以名给绿色一份城市归属感[N];泸州日报;2011年
4 中国男子花剑队主教练 王海滨 本报记者 王向娜 整理;剑客的归属感[N];中国体育报;2011年
5 武警总医院政治部 张振胜;让“归属感”归位[N];解放军报;2011年
6 主持人:本报记者 徐恒杰 袁赛楠;“乐和家园”让我们找到了归属感[N];农民日报;2011年
7 汪秋萍 陈阳洋;海归,在故土上寻找归属感[N];新华日报;2009年
8 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徐吉志;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哪里去了?[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 贾鹏;四步法增强员工归属感[N];中国化工报;2010年
10 王石川;外来者的归属感要制度发力[N];法制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庆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彦波;无线传感器网络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洪兴;幸福的根据——关于生命幸福观的探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政;基于交互驱动的虚拟样机动力学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8 申自力;自尊情感模型假设的检验[D];中南大学;2009年
9 朱东红;网络社区交互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比较的视角[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蒋云良;基于多Agent的三维城市规划辅助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超;虚拟学习社区归属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先桃;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行为特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莎莎;多元环境中都市移民的归属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朱金华;论环境陶艺设计中的城市文化特色[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5 尹兵红;不确定的身份 漂泊的灵魂[D];武汉大学;2004年
6 吴祁;流动人口的新居地融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孙春玲;审美视域下的古镇文化旅游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楠薇;社会学视野下的组织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童辉;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刘姗姗;省级卫视与地域主义传播[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4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08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