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情绪调节与同伴关系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情绪调节与同伴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中学生 情绪调节策略 同伴关系 不同类型 初中生 关系类型 高中生 预测作用 回避策略 显著差异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中学生情绪调节与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北京市315名中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同伴提名法,探讨了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基本特征、不同类型同伴关系群体在情绪调节策略使用上的差异,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对同伴关系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1)中学生能够使用多种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2)中学生在情绪调节策略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性别和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显著;(3)不同类型同伴关系群体在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4)情绪调节策略对同伴关系类型具有预测作用。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
【关键词】: 中学生 情绪调节策略 同伴关系 不同类型 初中生 关系类型 高中生 预测作用 回避策略 显著差异
【基金】:北京市教育“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 北京市教委“十一五”重点项目支持
【分类号】:B844.2;G635.5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情绪是人类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体生命发展的核心动力。情绪调节则是人类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个体适应与身心健康的关键机制。有研究者认为,情绪调节可能是情绪智力的核心[1],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个体社会行为的发展,维持稳定的心理健康,增进个体积极有效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牛盾;张爱林;;青少年同伴接纳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王振宏,郭德俊,方平;不同同伴关系初中生的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J];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玉秀;情绪调节及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2 蒋欢;;中学生自尊与社交类型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2期
3 王振宏,郭德俊;情感风格及其神经基础[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4 史冰,苏彦捷;儿童情绪伪装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5 张洁;企业员工情绪智力的培养与提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会芹;3-5岁儿童同伴侵害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应对策略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秀;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2 朱会明;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行为效应及其临床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小军;西北初中生自我概念、学业求助及基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司朝荣;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芦炎;初中生抑郁症状与依恋、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洋;反馈类型、自我调节水平与情绪及认知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春莉;大学生自我差异、归因风格和行为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汪清;流动人口子女师生、同伴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陈凤梅;大学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伍霞;福州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与策略的特点及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芳,李俊卿;小学儿童同伴接纳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8期
2 王振宏;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3 万晶晶,周宗奎;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3期
4 程利国,高翔;影响小学生同伴接纳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5 周宗奎,赵冬梅,陈晶,蒋京川,Rachel Hundley孟菲斯大学心理系;童年中期儿童社交地位、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6 赵景欣;申继亮;张文新;;幼儿情绪理解、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7 陈国鹏,朱晓岚,叶澜澜,唐永明;自我描述问卷上海常模的修订报告[J];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8 黄希庭,余华,郑涌,杨家忠,王卫红;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9 池丽萍,辛自强;小学儿童问题行为、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特点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10 庞丽娟;幼儿不同交往类型的心理特征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克华;宿县行署教育局举办重点中学学生数学作业展览[J];安徽教育;1980年02期
2 吴德埔 ,徐耀斌;贯彻“守则”新事多——潭渡中学拾零[J];安徽教育;1980年06期
3 许秀芳 ,沈敏;和大自然交朋友——省中学生生物夏令营侧记[J];安徽教育;1980年09期
4 杨金泉;《可爱的故乡》是中学生的好教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5 ;依靠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宁夏教育;1980年01期
6 王金耀;中学语文教学随想[J];宁夏教育;1980年01期
7 唐文;找出本字,才能弄懂通假字[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3期
8 刘溶;介绍一篇优秀的作文答卷[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4期
9 高滨 ,雷文娴;当前中学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解决的认识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0 娄志渊;关于一个数学竞赛题的讨论[J];数学通报;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波;;中专卫校病理学演示法课堂教学效果初探[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周玉燕;;病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金欣;;对中学用英汉词典编纂的思考[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4 刘晓丹;孙英华;;外语阅读中的心译现象[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迟立强;;谈“分类”、“对比”的教和学的方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张峰;张延丽;;以课文为中心改进阅读教学[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王萍;;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刘德先;;中学生早恋心理特点[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严睿;;国防教育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准备途径[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10 田得文;;养成教育的环境效应刍议[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颖烨;儿童片何愁掌声不起[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张靖 通讯员 王文波;4少年杀害中学生索赎金150万被判重刑[N];北京日报;2004年
3 李红梅;怎样帮助孩子不再沉迷网络游戏[N];北京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何晓蓉;最后5秒 四川机器人“挤”出金牌[N];成都日报;2004年
5 ;早恋是怎么回事?[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吴晶 王天娇;中学生最关注国家大事[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朱安平;真有八成中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N];中国妇女报;2004年
8 高福生;青少年热衷“占星算命”[N];中国妇女报;2004年
9 杜学敏;中学女生事业期望值远低于男生[N];中国妇女报;2004年
10 吴平安;中学生的精神缺钙[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正直;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井世洁;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程龙海;中学生数学解释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旭;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7 袁茵;听觉障碍中小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海燕;青少年恐惧情绪再评价调节脑机制fMRI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惠军;成就目标定向对工作记忆广度和控制性提取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韧;中学英语学习困难生意志品质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叶苑;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3 周珍;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亚玲;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刘红;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分析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惠蓉;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颖慧;中学生物观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海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STS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波;中学生创造性培养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曾镭;浅析中师生物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0865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086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