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意义及其实现——对话视野中的学习观
本文关键词:学习的意义及其实现——对话视野中的学习观
【摘要】:对话是平等者之间一种共生的交往关系。从对话的视角看,学生的学习就是学生不断与客观世界对话,获得知识,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学生与他人对话,构建自己的社会关系的活动;也是学生与自我对话,探索与塑造自我的活动。这三种对话是学习活动的三个维度,而不是孤立的三种类型。在当前的学校教育环境中,这三种对话还受到很大限制。学校要改变这种局面,构建三位一体的对话学习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是个很好的选择。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对话 学习观 学习共同体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对话教育研究” (04BZZ06)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学习的意义及其实现——对话视野中的学习观@王向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对话是平等者之间一种共生的交往关系。从对话的视角看,学生的学习就是学生不断与客观世界对话,获得知识,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是学生与他人对话,构建自己的社会关系的活动;也是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殷建连;周友士;;创设对话情境 在对话中建构知识[J];教育探索;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司志民;姚会强;;建构主义对作文教学的启迪[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4 冯建瑞;;浅析英语课堂中制约学生积极性的因素及解决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5 汪兴福;;准确把握学习型政党理论中的几个重要范畴[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佟延秋;任其华;;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杨玉宝;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环境下专题教学的启示[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穆刚;;论问题理解与表征能力的培养[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戴慧;;谈情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电子商务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李艳;;建构主义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莫永华;魏文展;寇冬泉;;以人类分层传播模式探讨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2 陈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情景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张洁;;从《新音乐课程标准》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姗泽;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闫寒冰;信息化教学的助学事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贺祖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仇雪梅;基于控制论建构主义的思维建模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静;概念图/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周捷;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囡囡;面向教育硕士培养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平台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纪伟丽;生活中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倪萍;高中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红梅;“教”与“练”的有效管理[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海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朱梅;高中思想政治课浸润式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2 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9期
3 桑新民;科教兴国的教育使命──实现人类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J];人民教育;1999年01期
4 李明斐;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与学习型组织[J];中国培训;1999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晓欣;对话与融合: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2期
2 程学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及其表现形式[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
3 佐藤学;沈晓敏;;转折期的学校改革——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想[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05期
4 朱熠;霍涌泉;;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文化重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5期
5 王作亮;;教师专业化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2期
6 王家全;;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支柱[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李慧玲;;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教学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王洁;;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一种新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10期
9 李渺;;经历即学习:教师的一种学习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年04期
10 张爽;;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意蕴与创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儒德;邓利;;小学生学习观调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邢晓春;;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远程教学的启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3 柳明旺;;浅谈大学生知识经济时代新学习观的培养[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磊;黄菊辉;;构建党员学习共同体 促党支部文化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5 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张建伟;孙燕青;;中学生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初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孙波;;学习共同体的学校[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课题组;;《构建幸福的学习共同体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9 曹强;;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点滴谈[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李慧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初探[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飞;“没有负担的对话比争论好”[N];光明日报;2002年
2 夏业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聆听大师的对话[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3 记者 周效政;巴基斯坦重申愿与印度恢复对话[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吴嘉;建筑要与文化亲情对话[N];中华建筑报;2002年
5 记者 王聪 袁正雄;宁夏银企对话谋“双赢”[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6 记者 陈树章 崔星梅;国际国内专家对话“可持续发展”[N];发展导报;2001年
7 记者 张锦芳 李拯宇;朝鲜敦促美国改变对话态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记者 张建松;《世纪初的对话》出版[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吴晶;高层对话全面提升中美关系[N];中国经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贺炬;强者与弱者的对话[N];中国体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健;学习共同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3 陈颖;“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D];辽宁大学;2009年
4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董宏建;网络环境下教师跨学科协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罗曼;蒋孔阳美学思想新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林作帅;论上海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张力与对话(1843-1919)[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廖雪伶;佛学与现代自然科学对话之实质[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金玉梅;社会批判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淑艳;专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裴雯雯;高校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金萍;基于教学平台的远程教育学习共同体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文杰;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问题解决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宏强;促进中学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海月;高校组织气氛与研究生学习共同体的影响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陈梦琳;论高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8 营永霞;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刘程程;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问题驱动式学习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任之丁;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构建[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0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09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