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个别访谈法调查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初中寄宿制农村留守儿童(1)在学习焦虑因子上得分偏高,孤独倾向因子完全正常,其余因子中等;(2)在恐怖倾向、过敏倾向因子以及总分方面呈现显著的年级差异;(3)在自责倾向因子上呈现非常显著的家庭背景差异;(4)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因子以及总体水平上呈现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5)在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因子以及总分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显著。结论:初中寄宿制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
【作者单位】: 重庆文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重庆华帝素质拓展学校;
【关键词】: 初中 寄宿制 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基金】:重庆市“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重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特色研究》(04-GJ-155) %E7%9A%84%E6%95%99%E5%AD%A6%E4%B8%8E%E5%AE%9E%E8%B7%B5%E6%8E%A2%E7%B4%A2%E3%80%8B(060221)%E7%A0%94%E7%A9%B6%E6%88%90%E6%9E%9C%E4%B9%8B%E4%B8%80" target="_blank"> 重庆文理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生命形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与实践探索》(060221)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49
【正文快照】: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孩子被留在农村老家,由亲戚或其他代养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1]农村寄宿制指学生在学习期间住宿在学校的一种农村教育办学模式。以往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父母外出务工后对留守儿童学习、行为交往、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维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贵州教育;2007年13期
2 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3 赵荣,罗新坚 ,王旭林 ,郑海;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4 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5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情感生活的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04期
6 郭少榕;;留守儿童问题性别差异调查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青年研究;2006年05期
7 严鸿和;朱霞桃;;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01期
8 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9 魏婷,孙敏,杜云红,王景洪;初三年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10 马玉玲, 柴寿文;抓住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萍;陈雪梅;;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 李纯丽;张秋红;;职业院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马芳;;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4 赵洁;曹光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5 杨阳;何成森;马南正;黄先伟;;父母文化程度与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5期
6 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陈亚囡;王颖;;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王雅文;吴家明;;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9 陈荣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才智;2010年03期
10 李万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以乐山市五通桥区为例[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日升;;福建亭江的“小美国人”:一个跨国寄养的新移民子女群体[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以贵州黔东南麻江县坝芒乡A村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董士昙;;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4 戴晓阳;曾宇霞;;单亲与非单亲家庭儿童自我意识与人际信任关系的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王舟;女童教育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莹;武汉市部分初级中学校内运动会开展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樊耘昀;未成年人被害类型与保护性对策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桂林;山东菏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8 邢同渊;听觉障碍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强成文;缺失与重构: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小凤;福州地区流动初中生孤独感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波,刘宣文,何伟强;青少年“无聊症候群”问题探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2 杨晓莉,邹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3 付选刚;考试焦虑心理的成因分析及调控对策[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4 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5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年02期
6 盛冰;;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视野下的现代学校制度变革[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5期
8 罗清旭,邓芝兰;父母离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J];心理科学通讯;1989年02期
9 李祚山;转型期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10 刘春梅,李宏英;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林;郑哲;;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当前学校教育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S2期
2 咸大伟;;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10期
3 杨会芹;张波;郭雪萍;李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12期
4 兰燕灵;游慧霞;蔡靖之;李艳;唐秀娟;周云;覃业宁;张燕燕;;团体心理辅导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11期
5 陈英;;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缩短寄宿制高中高一学生的适应期[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5期
6 张德乾;;农村留守儿童交往问题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7 吴霓;廉恒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主观评价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2期
8 周晓梅;;“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9 徐为民;唐久来;吴德;许晓燕;杨李;;安徽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年11期
10 周静薇;;双语学校寄宿生与非寄宿生心理健康调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金辉;邹琴;;初中生的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林明方;郭敏;欧阳锋;;海南男、女初中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王春莉;廖凤林;;初中生自我概念落差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岳盈盈;寇_g;;初中生自尊与攻击行为关系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邱海龙;戴秀江;;初中生性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雷丹;;初中生负面身体自我与家庭影响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雯;颜克段;;初中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8 欧阳超;;浅谈当今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生德育工作[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刘效贞;张影侠;司继伟;;初中生的数学估计表现及其与元认知能力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唐丽红;;谈谈我对初中生早恋的一些探讨[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谢苗枫 实习生 卢凯阳 通讯员 简铭儿;广州外国语学校昨落成启用[N];南方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天伟;455万元补助冕宁彝家娃[N];凉山日报(汉);2008年
3 特约记者 罗添光;6.6万名义务段学生新年听喜讯[N];自贡日报;2008年
4 彭薇;超六成初中生参加补课[N];解放日报;2007年
5 汪文汉;初中生为何惨死在车轮下[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新华社记者 华卫列;一位初中生的困惑[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上高中学 陈清英;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水平[N];宜春日报;2008年
8 记者 龙超凡;千名初中生无学籍事件得到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湖北省南漳县政协 李传友;2104名初中生为何辍学了[N];人民政协报;2001年
10 记者 胡孙华 通讯员 邹永宁;10.5万初中生明日中考[N];长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霞;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群;第三种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吴家碧;台湾省苗栗县初中生休闲行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6 温暖;初中生升学指导系统的初步研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梅;婚姻冲突及其对青春期子女的影响[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晓红;初中生群体生活经验与社会认知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倩;基于需求的初中生非法药物滥用预防干预模式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方平;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长治市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现状调查[D];中南大学;2009年
2 王静;提高初中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徐淑芹;初中课堂管理中的失范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晔;初中生道德学习的特点及德育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徐友鸣;初中生学习主体性发展的调查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毛巍嶷;初中生自我评价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瑜;初中生的学习情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罗辉;初中生环境道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卢荣梅;初中生的内隐自卑、羞怯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韩荣涛;初中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学业倦怠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6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0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