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对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方式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婚姻观念的转变和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离异家庭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离异家庭大学生所经历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心理状态的调整要比其他同龄大学生更为激烈,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为了解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采用SCL-90量表对泰山学院离异家庭大学生进行测评,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探讨离异家庭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和建议。
【作者单位】: 泰山学院;
【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探索及教育对策研究”(2008GG18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44;G647
【正文快照】: 进入80年代以来,离婚这一现象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生活事实,由于这一现象引发了许多新问题,其中离异家庭大学生的教育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离异家庭大学生所经历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心理状态的调整要比其他同龄大学生更为激烈,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尽管随着年龄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文明,张殷,李凡,张跃琴,曹霞,张桂芝;大屯矿区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4期
2 董奇,夏勇;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文;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井铭;我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张晓天;论健康教育中的心理问题及疏导[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3 高冬东,李晓玉;浅谈心理咨询中的认知疗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丰萍,李卫民,刘建国;“体育舞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那岚业,吉冬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之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程巍;心理咨询谈[J];滨州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7 王孝红;关于大学新生抑郁心理的调查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张恩泰;韩丕国;谢忠明;;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李志;谢朝晖;秦韬;刘方方;;大学生抑郁、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齐;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红敏;赵雷;;理性情绪疗法及其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汉民;;中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蓉;重庆市中师毕业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郭晓春;中学生考试焦虑干预对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许玉萍;城乡不同地区高中生人格、防御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郝玉芳;中医药大学生社交焦虑、应付方式及个人评价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马恒平;网络行为的心理伦理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6 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门学泳;五年制师范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宏伟;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尚清;新世纪职专生人格教育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党彩萍;高考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人格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笃钦;网络:大学生心理咨询新途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翟宏,傅荣;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与心理健康标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周燕;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环境因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康虹;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刍议[J];开封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余欣欣;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5期
6 姜燕琴;“心理预防接种”训练是提高青少年挫折容忍力的有效方法[J];龙岩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7 李晶,潘红娜,刘根义,陈莉,高翠;家庭因素对初中生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4期
8 刘建榕,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9 胡平,孟昭兰;依恋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年02期
10 纪桂萍;破裂家庭对儿童成长的影响[J];心理学动态;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予贺;胡圣文;;未就业大学生心理特点——基于访谈研究[J];学理论;2011年20期
2 唐开阳;;高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教育初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1期
3 张发斌;李杰;胥连生;吴萍;甘生龙;周宜;郭永发;;大一新生心理特点浅析与干预措施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6期
4 李玉辉;;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心理素质培养[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张敏;;针对高中生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教学[J];中学教育;2003年03期
6 王红梅;;中学生叛逆心理浅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9期
7 陈雅琴;;摆脱故去的阴影[J];大众心理学;2006年05期
8 田朝萍;;走“心理互助”之路[J];大众心理学;2003年08期
9 燕国材;;略论潜能的基本性质[J];中学教育;2002年06期
10 燕国材;;浅谈潜能的基本分类[J];中学教育;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娟;;高职药学专业新生心理特点及干预对策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倪灿忠;;小学“后进生”心理特点简析及个别辅导策略初探[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钱妍;;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与健康教育对策[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吴锦武;;浅谈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其教育对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方婷;浦晓黎;贺泽海;;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基于心理情景剧原创剧本的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刘德先;;中学生早恋心理特点[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宋明霞;欧阳胜权;;高校“90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特点解析[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梁珊;;初中生心理特点与家庭教育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王煜;韩丽;;浅析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构建有效咨询团体的方法[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雒银华;;职校生的心理特点及家庭教育的措施[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汉滨区恒口高级中学 余尚伟;浅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N];安康日报;2011年
2 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 常文林;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N];潮州日报;2008年
3 李元卿;高逆商:化逆境为顺境[N];健康报;2006年
4 吕继红;浅谈对学习困难生的转化[N];驻马店日报;2006年
5 丹阳市第六中学 朱万喜;采取有效措施 构建和谐课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6 山西省应县一中 张景顺;从“有疑”到“无疑”[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让校园远离暴力[N];中国教师报;2006年
8 市实验小学 李桃 刘敏杰 伍家岗区白沙小学 武陵 长阳清江高中 杨建军 夷陵区小溪塔三小 罗军华;怎样帮孩子选择课外读物[N];三峡日报;2006年
9 唐鸿;激发语文学习兴趣[N];衡阳日报;2005年
10 郑丽 (作者单位:市心理测量科学研究所);儿童退缩心理的成因及对策[N];鞍山日报 ;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初中班级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2 邓莉萍;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卢健颜;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研究及其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全清;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谷松;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与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6 陆静萍;同性恋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辅导方法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文蓉;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谢颖;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引导[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芳;大连市中学生早恋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10 王彬;论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48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48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