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对生命终极的关涉——由“死”观“生”的死亡教育
本文关键词:生命教育对生命终极的关涉——由“死”观“生”的死亡教育
【摘要】:"死亡教育"并非教人如何"去死",而是在观念上的由"死"观"生",是更深切的对人们生存境遇的终极关怀、对人们的"死亡品质"与"生命品质"提高的关注。本文从死亡教育的本源、内涵及实质切入,认为死亡教育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脆弱,珍惜、热爱有限的生命,让生命焕发耀眼的光辉而不虚度一生。
【作者单位】: 洛阳理工学院;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生命教育”在我国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死亡教育”却因种种原因一直被人误解……“死亡教育”?难道是教人如何“去死”的教育吗?其实死亡教育作为生命教育有机且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人的生命另一极———“死”的关涉,它的出发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3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4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眭依凡;大学庸俗化批判[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6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7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8 张翼星;;试论当今大学的通识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9 盛冰;社会资本对当代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5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8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凌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2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吕丽艳;教育世界中的意义遮蔽与澄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9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红艳;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兴;大学人文教育之我见[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开宾;一门新学科-优死学[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2 晓伟;;美国校园开设“死亡教育”[J];国际展望;1990年09期
3 ;备课卡片[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0年08期
4 石守礼;试论我国开展死亡教育之必要性[J];道德与文明;1994年01期
5 严建;文明de空白[J];社会;1994年08期
6 ;告诉孩子死亡是什么?[J];少年儿童研究;1994年05期
7 张声远;;告诉孩子死亡是什么[J];家庭教育(婴幼儿家长);1994年04期
8 邢世辉,张利庆,陈亦新,黄承惠;论高校改革的新途径[J];学术交流;1995年02期
9 吴自强;“优死学”应该提到教育论坛上来[J];抚州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10 陈如平;;美国中小学的死亡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衣乐然;原永珉;;生命、死亡和死亡教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倪红梅;;口腔晚期肿瘤病人的临终关怀[A];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部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辛咏梅;;晚期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李世昌;;真爱生命之路[A];大连国际老年健康科学论坛会议资料[C];2002年
5 言克莉;;浅谈晚期癌症病人及家属的死亡教育[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6 刘鸿义;;试论老年人临终关怀[A];江苏老龄科研文集[C];2003年
7 陈延斌;王体;;试论道德调节范围的拓展[A];首届国际道德哲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龙静云;陈春萍;;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公民道德教育内容[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李肖君;朱致宪;;老年病人临终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A];全国第七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万端洁;;对临终关怀患者实施死亡教育之设想[A];全国第七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教育学院教授 王铁军;让道德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河南省新乡市民政局 杨金龙;对农村殡葬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N];中国社会报;2001年
3 庞振超 曹保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张荣兴;生命教育:一个亟待重视的课题[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不知死安知生[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崔立新;性教育走进农村“真空地带”[N];中国人口报;2003年
7 ;课改动态(23)[N];中国教师报;2003年
8 屠建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周如俊;呼唤“生命教育”课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朱磊;注重个性化教育 加强人文化管理[N];法制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美云;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羽;体育教学世界的生命回归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钟恩富;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红;论美与生命[D];郑州大学;2000年
2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媛;生命教育理念探[D];河南大学;2002年
4 张美云;生命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赵云红;生命与焦虑[D];河南大学;2003年
6 张朝霞;中国传统生死智慧及其现代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娜;生命教育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萍;论语文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齐建英;生命终结的伦理现状及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贵占;论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反思[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64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6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