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我国教学论与教学设计的混同现象
本文关键词:解析我国教学论与教学设计的混同现象
【摘要】:教学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传入我国,应该说是舶来之物,由于我国与美国学科发展现状和实际研究现状的差异,教学设计遭遇了"教学论"的质疑,就二者的关系问题引起了种种学术争论。本文对教学设计与教学论的关系再次进行了梳理,指出产生一些混同现象的原因,以期使教学设计能够在中国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理学院;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 Design)也称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国外常将其归属于“教育技术”(EducationalTechnology)或“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并将它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分支。教学论与教学设计的混同现象不是最近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康;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四个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庆军;李跃军;;学校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李康;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张绍文,韩健;再论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4 江北战;探寻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6 刘瑞儒;黄荣怀;;也谈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7 丁光彬,魏德华;电工电子技术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04期
8 李利;;论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的创新[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李翠白;《教学设计应用模式调研和创设》WebQuest教学设计[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沈建民;现代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及解析——以“压力和压强”课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荣杰;;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模式[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青;学习活动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馥毓;教育的效率测度与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钟柏昌;教育工程学新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2 刘景福;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BL)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敏;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牛金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5 汪琛;网络教学交互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丽华;系统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利霞;上海市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金坡;概念图工具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闵行实验小学五年级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程慧琴;关于中学数学“课题学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10 康敏;警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康;从若干定义看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取向[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燕;刘力;;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2011年07期
2 黄济;王晓燕;;历史经验与教学改革——兼评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论[J];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3 涂诗万;扈中平;;超越知识与活动的二元对立——杜威教学思想再认识[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4 张人利;;后“茶馆式”教学(八)——若干理性思考[J];现代教学;2011年06期
5 林雄;;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E-learning教学设计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年Z2期
6 徐冰鸥;;哲学分析·实践反思·历史考察——“全国课程与教学哲学学术论坛”综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7 李鹏;;浅谈教学理论研究发展的历史性[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8期
8 ;本刊投稿邮箱[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2期
9 李晓岩;张家年;;和谐课堂:教学设计的伦理诉求[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10 陈雪玲;苗新萍;;探寻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中小学电教;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学溥;;对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几点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李向阳;;陶行知论教学与现行教学论[A];太原市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8年
3 高天明;;试析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传德;;夸美纽斯及其《母育学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周采;;夸美纽斯论学前儿童智慧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陆志远;;夸美纽斯适应自然教育原则的历史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程方平;;研究夸美纽斯 促进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熊红;;外国学校管理史话(八)——夸美纽斯的学校管理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杨善发;;试论夸美纽斯的教育研究法——类比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映球;;空想社会主义者安德里亚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华程 桓公;教学论研究应直面现实[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北京师范大学 邹安川;夸美纽斯:孤独的拓荒者[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蒋建华;中国教育研究需要中国气派[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姚梅林;布鲁纳搅起美国教育改革浪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影响了中国几代教育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阎兵;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新路径[N];光明日报;2008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课题组;2003年:教育研究的新进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张圣华;为教师读专业素养图书找门道[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杨开城;为教育技术学正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杜惠洁;德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何善亮;有效教学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凯;教学作为德性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永;西方教育学知识形态演进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6 谌安荣;阐释与反思:《学记》教学哲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大伟;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国和苏联的命运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惠芹;教学演讲学[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年
9 邢秀芳;基于同伴调节的课堂情绪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梅;中国(内地)教学设计研究30年:关键学者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卢洪艳;中国(内地)教学设计研究30年:关键论文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倪小鹏;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彩梅;教学对真善美的追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朱鹏;教学设计项目管理与评估案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高蓉蓉;PBL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吴军生;传统教学论的伦理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贾义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郭德红;论教学论学派[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67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6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