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浪漫、精确与综合——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7-11-13 20:34

  本文关键词:浪漫、精确与综合——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怀特海 教育节奏 过程教育哲学 三个阶段 儿童 过程哲学 智力发展 循环周期 过程性 重新确立


【摘要】:怀特海认为,人的智力发展由浪漫、精确与综合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的循环而构成了节奏性特点,这种循环不是机械旋转、线性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和阶梯式攀登。根据这种特点,教育理应因序而教。怀特海教育节奏思想的深厚理论基础就是其过程哲学,这一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性的存在,而现实事态生成的三个阶段是反应、补充和满足。怀特海所提出的教育节奏思想对于我国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那就是:把握节奏,正确理解教育的"循序渐进";关注浪漫,重新确立童年期的意义;重视现实,摒弃以遥远未来为指向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他兴趣广泛,思想独特,探索和研究的项目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乃至日本怀特海研究专家田中裕称之为“七张面孔的思想家”。“过程”是怀特海哲学的核心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世雁;过程哲学与生态危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桂琴;;论课程意识观照下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0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郭翠菊;论怀特海的教育艺术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陈爱傼;实现知识、社会和人三因素的平衡与整合——多元智能理论对课程改革方向的启示[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8 郭法奇;灌输式教育:从怀疑、批判到否定——20世纪西方教育的最大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9 胡定荣;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10 陆有铨;素质教育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魏良婷;;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解与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彭兴富;论高校德育环境及其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长伟;实践哲学:教育迷惘中的选择[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亓英丽;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及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献梓;初级中学德育活动实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苗雪红;回族幼儿同伴交往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郭立亚;语文课程标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文化,李立生;“科技伦理”是一种抽象的伦理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纪亮;;当代美国哲学的发展趋势(续)[J];教学与研究;1980年05期

2 王守昌;;过程哲学述评[J];教学与研究;1981年04期

3 段小光;;二十世纪的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1期

4 ;书讯[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5期

5 刘大椿,吴学金;科学价值论[J];社会科学;1985年05期

6 V.科希 ,J.库琴斯基 ,姜晓辉;蒙特利尔世界哲学大会的成果和世界哲学界的使命[J];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01期

7 张祥龙;贺麟传略[J];晋阳学刊;1985年06期

8 ;名人与音乐[J];音乐世界;1986年08期

9 欧文 ,姆·柯庇 ,刘宗棠;逻辑与语言[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10 宋德生;论怀特海的“永恒客体”及价值相关性[J];学术论坛;198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宛小平;;简论方东美宗白华时空意识与西方时空意识的异同——兼论方宗俩先生以时空为形而上的艺术哲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程仲棠;;蕴涵“怪论”与逻辑认识论[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3 刘明;;怀特海与教育:实践和思想[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剑澜;;生态主义话语:生态哲学与文学批评[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敏;;漫谈智慧教育——用智慧搭建英语乐园[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6 张学广;;后现代主义与生态世界观[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石立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进球”中的数学问题的教学设计[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8 朱晓鹏;;论西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问题[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C];2004年

9 王守吕;;论宗教与科学[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玉;;过程心理学理论初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振伟;角色转变是人生的重要课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苏贤贵;穿越宗教的科学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方倩琳;校史教育与大学精神[N];光明日报;2001年

4 国昌;学用结合 益处多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5 杨海燕;基因世纪:一个美丽新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晓枫;华尔街兴衰史[N];证券时报;2001年

7 宇杰 曲跃厚;怀特海与中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重庆;对中国科技发展滞后的一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9 ;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王晓华;为了共同的福祉[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安桂清;整体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铭;怀特海的创造性哲学及其宗教文化意蕴[D];浙江大学;2005年

3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亚辉;苏珊-朗格的艺术形式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华程;言说的逻辑与沉默之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建强;理性主义文化模式内涵的转换与怀特海的有机论重构[D];山西大学;2004年

4 吴丽娜;论苏珊·朗格的戏剧美学[D];武汉大学;2004年

5 应爱萍;苏珊·朗格艺术幻象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玉;建设性后现代心理学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程海东;生态中心主义自然观探析[D];吉林大学;2006年

8 谢时国;从罗素的逻辑主义立场看他的类型论[D];西南大学;2006年

9 王莎莎;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银飞;论过程哲学视野中的教学研究范式[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82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82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f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