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终极追求与实践的合理性建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科学关系观论纲
本文关键词:理论的终极追求与实践的合理性建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科学关系观论纲
【摘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相互错位和相互结合、适应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的客观必然和永恒追求。教育是在教育认识和教育理论引领下的指导学习或以言行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统一的活动。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重要来源和终极追求。教育理论既是对教育实践的系统认识,又是引领和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合理性认识。正确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逻辑特点、优化教育理论队伍结构、提高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他们对教育实践的全面深入和有针对性的认识是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重要措施。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形成科学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观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其价值和目的的重要保证。不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观对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的效果有不同影响。过去的学者大家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认识既不乏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政涛;;论教育实践的研究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2 郝文武;教育: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新概念[J];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3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宁虹;胡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J];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王金福,王永山;“走进马克思”与“走近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解释学观念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杨寿堪;论“逻辑在先”[J];学术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吴宁;;权利的价值追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吴克领;;新农村集贸市场化缓慢的原因探析——基于淮安市W村的社会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4 黄剑;;自我的建构与认同——以林妈残疾身体为社会文本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5 王者琦,陈利;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胡惠庆;论民族精神培育的核心内容及其原则[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刘桂荣,曲瑞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文教育之实现[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8 姚建宗;;法律生活的哲学观照:法哲学的智慧[J];北方法学;2007年02期
9 苑国华;;论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10 王云霞;;隐匿的前提:追寻构成思想的“看不见的手”——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3 迟艳杰;;范寿康教育哲学思想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杨学功;;哲学观反思与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德敏;杜辉;;环境法范式变革的哲学思辨——从认识论迈向实践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6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7 张盾;;《哲学通论》的意义及其根据[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吴宏政;;前提批判的形而上学原理——《哲学通论》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媒介展开的哲学史对话[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吴宏政;;深沉而浓重的德国古典哲学情结——学习孙正聿著《哲学通论》之体会[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程彪;;《哲学通论》的个性风格[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国荣;马克思《历史学笔记》在19世纪中晚期欧洲史学传统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位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秋萍;高中化学中以“学案导学”促进自主学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许红敏;南京晓庄学院顶岗实习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哈琴;双语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晓博;社会学知识客观性的实现途径—布迪预先构建与参与性能象化的重新解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邱声运;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的生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贺团卫;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与当代中国人权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晶;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亚娟;论马克思实践自由观的理论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桂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朱宝信;马克思哲学文本:“回到”抑或“重读”?——从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观点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高秉江;生活世界与生存主体[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郭元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宁虹;;实践-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6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杨小微;;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实践立场及其表现[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4期
8 孙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进路[J];哲学研究;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传远;;寻找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J];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04期
2 刘钦腾;;21世纪初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新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6期
3 金璇;;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1期
4 王利云;陈雪;;试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孙云帆;蔡开龙;;浅析国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断层现象[J];职业时空;2011年03期
6 王浩;;试析高校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9期
7 郭红霞;;论教育工程师的工作机理[J];教育探索;2011年07期
8 马林;;论教师对待教育理论的态度[J];考试周刊;2009年41期
9 袁振国;教育理论研究的历史透视[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10 吴岩;从属理论现象与教育理论研究创新[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梅;;论教育理论的性质和研究方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杨卫明;;教育理论研究的创新依靠什么——从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谈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郭法琦;;重视西方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历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栾传大;;关于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研究的问题[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5 栾传大;;关于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理论研究的问题[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6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征稿启事[A];湖北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论文集[C];2005年
7 ;稿约[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06年
8 ;稿约[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9 彭蜀晋;;科学哲学及其对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的价值[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卷首语[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占伟;课改:教育理论研究“病”得不轻[N];中国教师报;2003年
2 张富强邋记者 陆荣军;瞄准重大现实问题 追踪理论创新前沿[N];解放军报;2007年
3 杨孔炽;文化人类学对教育理论研究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4 王长乐 单位:江苏理工大学高教所;教育研究的文化创新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肖川;教育的方向与方法[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李金初;建设“培养—研究型学校”[N];光明日报;2005年
7 安徽省广德中学 吴亮奎;教学论研究请关注“中国”的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续梅;教育家离我们并不遥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通讯员 杨旎 潘聪平 本报记者 郭扶庚 吕型伟 蔡磊x";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家[N];光明日报;2007年
10 国防大学政委 赵可铭 上将;对军事教育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任永泽;教育知识的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有升;理念的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峥;上海以社区为基础的0—3岁儿童服务机构的运行走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邱琳;英国学校价值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灿新;复杂性思维方式视野中的教育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孙阳春;论教育理论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孟红;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本然统一[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沈丽萍;教育人种志:概念与历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林美香;我国教育话语批判与建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李蕴华;年级本位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阳;中国医科大学“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授课效果的初步评价[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8 周春雁;素质教育研究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丽英;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个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孙丽英;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个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38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38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