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从隐性教育的内涵解读德育的微妙性

发布时间:2017-12-28 05:20

  本文关键词:从隐性教育的内涵解读德育的微妙性 出处:《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隐性教育 德育 微妙性


【摘要】:隐性教育的提出为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揭示了德育的微妙性。隐性教育可以从"缄默知识"理论,心理学"内隐认知",以及杜威的"附带学习"观念中找到理论支持。隐性教育环境下德育的微妙性体现在德育的生活性、情感性、人文关怀性、传统性与时代性、文化性上。只有重视隐性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才能捕捉到德育的微妙性,提高德育效果。
[Abstract]:The proposal of implicit education provides a broader space for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nd also reveals the subtleties of moral education. Implicit education can find theoretical support from the theory of "tacit knowledge", "implicit cognition" in psychology, and Dewey's concept of "incidental learning".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mplicit education, the subtleties of moral education are embodied in the life, emotion, humanistic care, tradition, times and culture of moral education. Only b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implicit education in moral education can we capture the subtletie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1968年,杰克逊在他的《教室中的生活》中首次提出“潜在课程”(hidden curriculum)这一概念,他分析了教室中的团体生活、报偿体系和权威结构等特征,认为这些不明显的学校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气氛,从而构成了潜在课程。隐性课程的提出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领域,尤其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阿拉·博古什;姜晓燕;;苏霍姆林斯基人道主义教育中的惬意童年[J];中国德育;2007年03期

2 魏则胜;李萍;;道德教育的文化机制[J];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从实用主义德育理论到品格教育——美国道德教育理论的演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单中惠;;福禄培尔游戏理论新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黄永珍;;“水泥设备巡检与维护”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黄永珍;;“教学做合一”在《设备巡检与维护》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王翠萍;;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毕明生;;职教视野中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再认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曾金霞;;教师的心理修养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9期

9 许红梅;;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保障策略——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有机结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5期

10 康菊花;朱红丽;;浅析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于莹;;传承愉快教育思想,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敖木巴斯尔;;蒙古族自主创新教育研究的探索历程和发展趋势[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要振生;;略论杜威的素质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瑶;洪明;;葛雷学校留给我们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陈瑶;洪明;;葛雷学校留给我们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张联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摭谈[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张予红;;如何将三维目标落实到化学课堂[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杜勇敏;刘刚;南豪峰;;学生群体公德状况调查分析——以贵阳市小学生群体为例[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俞建华;;初中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志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颛孙伟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王存新;中职工科专业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桂玉;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尝试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明立;高中化学发展性习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古鸿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雁平;网络文化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正面影响及其实践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延青;李志强;;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及其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2 朱红;戴亿绵;;论高校德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杨丽;隐性教育对高职生思想品德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彭小兰;;德育视阈中的隐性教育生成研究[J];教育评论;2008年04期

5 王岩;;中职学校德育中“隐性教育”初探[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6 李进香,姜波;隐性教育在问题学生转化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7期

7 程联英;;中等职业学校隐性教育刍议[J];知识窗(教师版);2010年07期

8 闻晓岚;隐性教育对外语教学的渗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孙钦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及实现途径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10 刘冬华;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隐性教育功能[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燕;;“情商”概念在德育中科学渗透的意义[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钟涛;高宏锐;;科学课上进行德育,我这样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年

3 周明远;夏谊;;高一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德育思考[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4 张军英;;德育在培养大学生优良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5 王仕民;;论德育政治功能的发展[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在明;;一次误会引发的德育思考[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保红;李力;;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德育要强化的几个观念[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沈晓勤;;在德育中闪烁学生的主体之光[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邹丽萍;;信息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与高校德育发展新趋势[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10 李大伟;张雪梅;;建立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搭建中职德育新舞台[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沈雪梅;虹桥二中10年打造特色德育品牌[N];南通日报;2008年

2 孙建业;德育:首先要从怎样做人教起[N];辽宁日报;2002年

3 驻沪记者 张莉;赵德育:永远保持儿童般的笑脸[N];医药经济报;2008年

4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惊铎;如何提高德育的亲近感和吸引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高树林 通讯员 余志萍;弘扬历史抓质量 注重德育创平安[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6 康县大南峪学区教师 陈文月;在教学中抓好德育的几点体会[N];陇南日报;2009年

7 詹自飞 特约通讯员 李飞;创新德育模式打造铁甲英才[N];解放军报;2009年

8 宿迁市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 金庆军;关爱——德育的根基[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王兴才 临淄区虎山小学校长;传承仁爱思想 打造特色德育品牌[N];淄博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杨光权;阿热勒乡“牧寄校”通过德育达标校验收[N];阿勒泰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珊;德育时机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玉;德育的关怀:迈向教师的意义世界[D];西南大学;2010年

3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5 董蕾;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董宇艳;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隋子辉;“无产阶级政治”指导下的北京市中小学教育(1949—1966年)[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建光;中学以人为本德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玲玲;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3 吴丹;中学校园墙面文化德育主题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向宇;我国青少年休闲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郁蓓蓓;德育生活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情境创设[D];苏州大学;2010年

7 闫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郝俊宇;试论中学德育的有效途径——主体德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家宁;论和谐教育思想在德育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乐娟;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德育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4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44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1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