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00年中国的经济转型、学校扩招和教育不平等
本文关键词:1990-2000年中国的经济转型、学校扩招和教育不平等 出处:《社会》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教育分层的趋势。基于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的样本数据,本研究将学龄子女和其父母的背景信息作匹配,对家庭背景如何影响他们入学和继续受教育的机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1990年至2000年的十年中教育机会有了极大的扩展,但家庭背景仍然在决定入学和升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时期,农村户口子女的状况相比于城镇户口同龄人来说变得愈加不利,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于入学状况的影响作用增大了。尽管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全国普及的结果,农村(户口)孩子获得的初中教育的机会相对增加了,高中教育升学机会的城乡差距却在扩大;即使在控制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后,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对于高中升学率的影响仍然呈增加趋势。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上海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
【基金】:香港研究资助局(HKUST6424/05H) 国际教育学会博士后奖学金/斯宾塞基金会批准立项和资金支持
【分类号】:F129;G521
【正文快照】: 教育既是社会流动的渠道,又是社会再生产的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正规的学校教育可以帮助出身不利的孩子改变命运;另一方面,个体所受的学校教育还取决于他们的父母在其童年时代赋予他们的优势或劣势地位(Ishida,MullerRidge,1995)。换句话说,受教育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煜;;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中国城市子女的教育获得(1966—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2 杨东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法云;对实现安徽省高等教育“十五”发展规模的研究[J];江淮论坛;2003年02期
2 向小辉;通过教育券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2期
3 殷富荣;从解读农村教育到反思“三农”问题——教育破解农村发展难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李德孝;;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剩余劳动力转移[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5 袁振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中国教育政策[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方展画;在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对高等教育功能的再认识———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批判[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7 康永久;当代公立学校制度变革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8 沈百福,杜晓利;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9 张民选;财政视野下的高等学校类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10 刘健儿;教育公正刍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瑞敏;;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学敏;贺能坤;;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对云南省边境民族地区的调查[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王善迈;曹夕多;;重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夏茂林;冯文全;;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朱向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名校集团化办学剖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孙百才;;教育在人口中的分配:中国的经验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智敏;唐昌海;;有效人力资本对劳动力高度化演进的影响——对湖北省劳动力结构性变迁的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李萍;沈红;;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保障机制——Eugene Lang实验的启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向前;刘明杞;张怡曼;张海娇;林晓敏;;人才战略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宏毅;服务业生产率与服务业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桂宇晖;契合与发展[D];东南大学;2005年
3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荣山;国际合作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蔡新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城劳动力迁移研究——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4年
7 易元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贺祖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董蓓菲;小学语文小班化合作学习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康永久;知识输入还是制度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亚男;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朱日红;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文正东;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教育的现存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车红华;高等教育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许菲;西部跨越式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马振华;发展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谢勇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王红利;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何春华;国有大型企业职工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梁进;我国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宛丽;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研究二十年[J];社会学研究;2000年01期
2 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3 边燕杰,张展新;市场化与收入分配——对1988年和1995年城市住户收入调查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君;;对下半年中国经济的一点思考[J];科技智囊;2011年08期
2 亦叶;;罗奇:看好中国经济的十个理由[J];沪港经济;2011年08期
3 ;2011年中观察:中国经济如何“着陆”?[J];经济视角;2011年07期
4 ;中国经济2010年走势如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3期
5 ;观点速览[J];中国中小企业;2011年09期
6 ;2010年中国经济将呈现温和增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2期
7 ;瑞士信贷:中国经济进入弱周期或持续数年[J];财经界;2011年08期
8 谈佳隆;;中国经济“硬着陆”,可能吗?[J];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32期
9 牛刀;;透过上半年数据看中国经济危与机[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3期
10 夏雪;;如果中国经济开始减速……[J];中国机电工业;2011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王健;砍掉中国经济的三大杀手[N];证券日报;2005年
2 招商证券 黄顺祥 张乐;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温和减速[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特约评论员 那复祺;FDI预示中国经济并未减速[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摘自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9日;中国经济可能正在降温[N];经济参考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勾晓峰;高油价套牢中国经济?[N];经济参考报;2005年
6 摘自8月英国《经济学家》周刊;中国经济是全球繁荣泉源[N];经济参考报;2005年
7 记者 张春兵;中国经济面临通缩风险?· 数据解读[N];上海金融报;2005年
8 杨帆;中国经济加速国际化的信号[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9 本报评论员 王梓;中国经济冷热之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10 记者 陈芳 宋振远;四大价格波动 考验中国经济[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潇;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丁剑平;中国经济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实证研究[D];日本一桥大学;2000年
3 熊德义;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朴正守;中韩相互投资对两国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丁福浩;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黄新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8 杨杨;土地资源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阻尼”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郭其友;中国经济主体行为变迁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10 肖晖;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中的民有经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舟;美国经常账户逆差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2 彭淑芬;香港在中国经济中的定位与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黄国林;香港经济边缘化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林媛媛;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曹巍魏;美元霸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经济战略调整[D];吉林大学;2006年
6 常广庶;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00年
7 牛宏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D];郑州大学;2004年
8 邹志强;试论冷战后的中国经济外交[D];武汉大学;2005年
9 赵利文;蒋经国与中国区域经济现代化建设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08年
10 宋蕾;国际游资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49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4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