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回归生活世界:深化隐性教育研究的一种可能性思路

发布时间:2017-12-30 17:36

  本文关键词:回归生活世界:深化隐性教育研究的一种可能性思路 出处:《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隐性课程 隐性教育 生活世界


【摘要】:隐性课程研究的兴起为隐性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作为与显性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隐性教育的"隐"表现为教育者传递信息方式上的隐蔽性、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无意识性和教育结果的隐蔽性。从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出发,结合隐性教育的"隐"之特征,可以看出,回归生活世界,是深化隐性教育研究的一种可能性思路。
[Abstract]:The rise of the hidden curriculum research found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cessive education. As a concept corresponding to the dominant education and recessive education "hidden" way to pass information to the concealment of the educators, the educated educated unconscious and educational results of concealment. Starting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ife world, combined with the recessive education "hidden" characteristics can be seen, return to the living world, is a possible method to deepen the recessive education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作为与显性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隐性教育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为教育界所认同,然而,在什么框架下来研究隐性教育,是否仅仅把它与课程相联系而置于学校教育之中,仍是一个值得我们进行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本文看来,从隐性教育的特征出发,从对生活世界的分析出发,打破单纯学校教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林;张凯斌;;关于高校隐性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2 贾克水,朱建平,张如山;隐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J];教育研究;2000年08期

3 郭小香;;美国隐性教育的实施路径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2期

4 庄可;;校园文化的隐性形态和新发展策略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5 吴学兵;;隐性教育及其内涵探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张伟平;学科知识类隐性课程的问题、诱因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07期

7 郭启华;隐性课程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庄可;隐性课程的育德本质和功能[J];嘉应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张伟强;;隐性教育刍议[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10 姜艳萍;从隐性课程发展看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袁红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隐性课程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7年

2 上海虹口教育局 常生龙;教师如何做一名知识分子[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高广方;“国培”如何才能做得更好[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山丹县城陈户乡孙营小学 吴映海;教师如何转变角色[N];张掖日报;2005年

5 高祥龄;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N];济宁日报;2008年

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檀传宝;德育是每位教师的“必修专业”[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周波;三年 成都要成全国素质教育示范区[N];成都日报;2008年

8 华为公司;从“课堂”走向网络[N];计算机世界;2002年

9 特约通讯员 胡乐彪;师生共享成长幸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张克礼;学校靠文化站立靠特色发展[N];承德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朝阳;隐性课程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高碧青;隐性课程评价的理论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喜梅;隐性课程发挥德育功效的心理学基础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周丹;隐性课程:人格特质培养的有效途径[D];吉林大学;2008年

5 周丽娜;素质教育条件下的隐性德育课程开发[D];广州大学;2007年

6 韦永琼;专业化视野下的师德职前培养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7 路红华;关于可持续发展德育的理论与实践[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吴文澎;高校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李金乐;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军强;潜在课程的文化品格及经营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55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55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5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