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完善人格的建塑——麦金太尔人格教育理论微探

发布时间:2018-01-04 18:11

  本文关键词:完善人格的建塑——麦金太尔人格教育理论微探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格 德性 麦金太尔


【摘要】:在中国教育的话语系统中,对能力的强调一直胜于对人格培养的重视,这往往忽略了培养完善人格才是教育之真目的。面对当今社会道德衰退景象,教育对象正面临着德性缺失、人格分殊和价值根源丧失的人格困境。麦金太尔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善与德性的培养、生活整体性的认知和历史传统的复归,才能使人摆脱人格困境,达于完善人格。
[Abstract]:In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China education, the emphasis has been on ability is better than on personality training seriously, which often ignores the cultivation of perfect personality is the true purpose of education. In the face of today's social moral recession,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is facing the lack of virtue, personality difference and origin of the value loss dilemma of personality. Macintyre believes that only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practice and virtue, return to life overall cognitive and historical tradition,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get rid of the dilemma of personality, to perfect personality.

【作者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论及社会状态的最初形成时,指出“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人类便产生了一场最堪瞩目的变化;在他们的行为中正义就取代了本能,而他们的行动也就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性。”[1](p25)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当今社会的道德性正面临着又一场瞩目的变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章仁彪;;走出“象牙塔”之后:大学的功能与责任[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01期

2 周远清;;素质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在“医学与人文”高层论坛上的讲话[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9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述刚;黎庶乐;;麦金太尔对实践与德性关系的阐释及其现实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亢丽娟;;麦金太尔对现代西方道德哲学困境的反思[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屈婷;;论麦金太尔的政治合法性思想[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党永强;德性的困境及其超越──对麦金太尔德性观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丁秋玲;论公共行政主体的德性[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6 刘莉;麦金太尔的德性论及其道德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7 蔺海鲲;王国银;;和谐品质:德性本质的当代解读[J];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8 陈根法;论德性的意义和价值[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张燕琳;;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善”的内涵及类型[J];华章;2008年07期

10 李春成;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旨趣[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宇晶;;九型人格理论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述评与展望[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宋广文;;人格理论:从精神分析到人本主义[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特里·伊格尔顿;袁新;;真理、德性和客观性[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4 胡佳磊;;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陆通;;透视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从《追寻美德》谈起[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彭江浩;;论梅里美小说中的伦理意识[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岩;龙君伟;;行政伦理研究反思与展望[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隋刚;;爱默生创新理念的现实意义:灵性、德性、创造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戴兆国;;儒家仁道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乔洪武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视野中的市场经济与德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宋圭武;市场经济的德性基础[N];海南日报;2011年

3 何星亮;文化与人格理论[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姚远光;德性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力量[N];济宁日报;2009年

5 朱永新;应重视德性形成的规律[N];光明日报;2001年

6 郭洋;走近笑星麦金太尔[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傅达林;权利并不取决于德性[N];检察日报;2011年

8 胡瑶;机器人也要有“德性”[N];经济参考报;2008年

9 李建国;济南:话语的德性[N];中国邮政报;2002年

10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尊严是外在存在与内在德性的统一[N];中国社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亢丽娟;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娜;批判与追寻[D];吉林大学;2012年

3 王本存;宪政与德性[D];重庆大学;2007年

4 秦越存;追寻美德之路[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沈建平;趣味与德性[D];浙江大学;2008年

6 王玉花;中国传统人格思想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谢礼圣;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周治华;伦理学视阈中的尊重[D];复旦大学;2007年

9 张夫伟;迷失与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范昀;审美与正义[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婷;麦金太尔的人格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陈开林;麦金太尔德性论及其德育意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兴臣;麦金太尔的德性论评介[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殷燕;在麦金太尔美德伦理视阈下的一种整合[D];浙江大学;2010年

5 姜晓娜;麦金太尔的美德思想及对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启示[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6 范明静;叶适的人格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邹启发;“德性”何以“无知”?[D];河南大学;2011年

8 朱超博;快乐、德性与创造[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钟婧;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及其现代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明明;亚里士多德正义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79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79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7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