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致贫”及其规避路径
本文关键词:“教育致贫”及其规避路径 出处:《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于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偏差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家庭面临"教育致贫"问题。为规避"教育致贫"现象的发生,应加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下移教育投入的重心,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切实增加弱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改革和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弱势家庭的风险补偿机制。
[Abstract]:In order to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 education poverty " ,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 s financial expenditure in education , shift down the focus of education investment ,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 investment , increase the disposable income of the disadvantaged families , reform and improve the cost - sharing mechanism , and establish the risk compensation mechanism of the disadvantaged families .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526.7
【正文快照】: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投资教育能够给投资者带来较高的回报,选择教育作为投资的方向是家庭的一个理性选择。作为理性的投资者,投资教育理应可以使受教育者改变命运、摆脱贫困,但在当代中国,投资教育导致贫困的问题却日渐显现,低收入家庭“教育致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我国落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春玲;文化水平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对目前教育的经济收益率的考查[J];社会学研究;2003年03期
2 余世华;;“因教致贫”原因探析[J];教育与经济;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永昌;黄宗远;;对我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现象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王艾青;;过度劳动及其就业挤出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3 叶必锋;;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探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刘林平;万向东;张永宏;;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5 李军;我国贫富差距成因的社会性分析——以社会转型为背景的解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6 赵国友;;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与能源安全的关系研究——基于未来的视角,而非现实的利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张国强;;因教致贫的社会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8 李振国;;政府加大农民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研究[J];经济学家;2006年05期
9 王美艳;;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10 李振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构建城乡和谐社会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张智勇;;低廉工资、最低工资立法与农民工就业[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郭金兴;;经济转型、经济发展与劳资关系——劳动争议案件的省际差异及其解释[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欣茹;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投入需求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韩秀华;中国二元教育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王艾青;中国经济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4 王再文;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部崛起[D];西北大学;2006年
5 刘大卫;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海云;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7 刘华;收入差距与城镇教育回报率的逻辑关系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何筠;我国公共就业培训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徐世江;渐进转轨进程中国有企业退出的效率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10 贾晓华;中国农业劳动力非永久性乡城迁移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周群英;硕士研究生教育个人投资成本—收益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3 李军;贫富差距研究:在社会转型视野中的解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杜蕾;城市居民男女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刘万东;农村家庭结构对子女基础教育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6 姜颖;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失业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郭敏;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及其影响[D];贵州大学;2006年
8 廉枫;城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选择与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9 孙悦文;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解释[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杨莉;城市弱势群体代际转移现象中的家庭教育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成;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信号传递机制略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戴建国;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一费制”后的政府责任[J];教学与管理;2005年01期
3 王成新,王格芳;我国农村新的致贫因素与根治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年05期
4 文新兰;从不同阶层人群支付能力看我国公立高校的学费[J];石油教育;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蒿坤岳;试谈教育投资及其经济效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2 相小非;教育的经济性质和经济作用[J];求是学刊;1980年04期
3 殷远卓 ,严维同;教育是生产力[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方宏烈;从教育的生产性看教育与四化的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李克山;谈谈人民教师的劳动和报酬[J];齐鲁学刊;1980年02期
6 蒲心文;近三十年国外教育的发展趋势[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3期
7 梁忠义;论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8 于清涟;教育投资与四化建设[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9 须养本;;教育工作要为四化建设服务[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0 李同生;;物质生产与人才生产[J];人民教育;198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林岩;;我国教育投资、科研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钟永新;;系统科学在高教体制改革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3 宋玉华;;教育对知识经济提出挑战所面临的新课题[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4 段钢;;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投资战略[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谭晓曙;;教育投资与教育素质[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6 张蕴;;中国入世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7 黄福众;;高等学校实行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及需要解决的问题[A];会计理论研究——湖北省会计学会1996—2002年优秀会计论文集[C];2002年
8 刘毅强;;江泽民的科技人才观初探[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叶望;金德灿;方宗川;;关于一般工科高校办学资金的筹措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沈显庆;罗抟翼;;基于人工智能的单片机系统仿真[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瑜;走出教育投资的误区[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冯晓;教育投资创长远效益[N];中国化工报;2000年
3 西南财经大学 张智勇 边慧敏;小留学生现象的经济学思考[N];光明日报;2000年
4 记者 俞路石;安徽教育投资效益增强[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杜善学 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加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王通讯;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N];中国人事报;2001年
7 ;逾五成居民准备增加消费[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1年
8 孙宁;教育储蓄为何红而不火[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张景勇 吕鹏;这一点提得好[N];经济参考报;2001年
10 ;教育投资的里程碑:美国国会承诺巨额拨款[N];科学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一珍;公共投资经济作用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 白菊红;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民收入分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徐清祥;教育投资与政府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王丹中;转型期中国教育投资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纯阳;贫困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湖南西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栗建华;我国教育投入、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SD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曾以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刚强;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以教育投资为主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0年
2 张明倩;教育投资的量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谭春芳;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教育公平[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梁上启;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沿革、现状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赵卫星;经济增长与中国农村教育投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陈碧霞;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周本爽;军事教育投资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田丽娟;中印教育投资问题的国际比较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投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10 李宝峰;我国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90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9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