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基于AHP法的大学集约化设计评价指标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7 20:17

  本文关键词:基于AHP法的大学集约化设计评价指标分析 出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AHP法 集约 评价


【摘要】:针对当代大学校园的集约化设计倾向,建立一套科学、可量化及操作性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立评价指标权重体系的权重值。从区位选址、自然气候适应度、生态技术运用3个方面构建大学校园集约化设计综合评价体系。据此,明确未来大学校园集约化发展方向与目标,进一步归纳总结高校校园集约化的设计要点。
[Abstract]:In view of the tendency of intensive design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campus ,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cientific , quantifiable and operational is established . AHP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weight value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weight system . According to this , the paper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campus intensive design from three aspects : location location , natural climate adaptability and ecological technology .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8073)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70561027)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08KB27)
【分类号】:TU244.3
【正文快照】: 世纪之交大学校园建设经历了一次快速增长期,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校园建筑量从1978年的3 300万m2发展到2001年的近2.6亿m2。对于高峰期之后的新阶段,大学校园发展模式应从求量为主的外延式模式转换到求质为主的内涵式模式上来。据此,大学校园建设需要寻求一种紧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琳;;“紧凑”与“集约”的并置比较——再探中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新思路[J];城市规划;2006年10期

2 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J];城市规划;2006年11期

3 何镜堂;窦建奇;王扬;向科;;大学聚落研究[J];建筑学报;2007年02期

4 范潇允;;基于AHP法的城市居住环境综合评价[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俊浩;邱建;;国外城市公园建设及其启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2 吴昊芮;周波;张敏;聂浩;;活力聚落空间——四川职业艺术学院总体规划中的聚落理论实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3 陈振光;解永庆;;中国沿海省份大城市紧凑程度测算方法与分析[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1期

4 李云;高艺;;空间资源紧缺下的城市密度演变与政策价值取向——以深圳市为例(2000年至2006年)[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5期

5 王正;赵万民;;可持续目标导向下的重庆都市区空间形态组织[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8期

6 耿宏兵;;紧凑但不拥挤——对紧凑城市理论在我国应用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8年06期

7 丛艳国;魏立华;;2003年以来有关土地问题的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2008年09期

8 沈清基;徐溯源;;城市多样性与紧凑性:状态表征及关系辨析[J];城市规划;2009年10期

9 闫水玉;王正;赵珂;;重庆云阳县城可持续的城市形态规划[J];城市规划;2010年06期

10 王正;闫水玉;方瑜;;基于生态理念的重庆双福新城总体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怡然;;快速城市化中紧凑发展下的大城市近郊生态用地使用——以成都“198”项目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琳;石崧;王玲慧;;低碳城市理念及其在上海新城规划中的实践应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志远;郑伯红;;城市空间紧凑度与碳排放强度相关性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潘海啸;崔丽娜;;以保持地区活力为导向的街道功能设计研究——以上海苏家屯路改造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阙涛;;基于城市复兴理论的滨海港湾复兴规划——以烟台芝罘湾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马佳;;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总量聚集效应的聚类分析[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黄赛;吴凯;;走向低碳城市:一个低碳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徐可心;薛冰;;“叠合城市”——低碳与集约视角下的城市开发模式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温春阳;周永章;;紧凑城市理念及其在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应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郭嵘;卢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以哈尔滨市群力新区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海佳;基于共生思想的可持续校园规划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岚;基于生态准则的成都城市形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谭敏;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综合协调论[D];重庆大学;2011年

5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6 陆张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赵哲远;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刘冬华;面向土地低消耗的城市精明增长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刘昌寿;城市生态现代化:理论、方法及案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彭鹏;湖南农村聚居模式的演变趋势及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斌;城市扩展中的边缘区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马珂;社会学视域下呈贡大学城周边聚居变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涛;生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任少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公路策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李峰;宁夏沿黄城市带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刘沙沙;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地区的分形网络连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方雅楠;中新天津生态城宜居形象识别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文苗;低碳旅游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姣;理性增长的中国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孔祥斋;长株潭城市群紧凑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宏;建立科学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3期

2 张庭伟;控制城市用地蔓延:一个全球的问题[J];城市规划;1999年08期

3 章其祥,孙在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试技术学报;2003年04期

4 毛蒋兴,闫小培,王爱民,李响,钱紫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5 乔伟峰,孙在宏;GIS辅助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1期

6 何芳,吴正训;国内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与分析[J];国土经济;2002年03期

7 谢正峰;浅议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4期

8 韩笋生,秦波;借鉴"紧凑城市"理念,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9 叶亚平,刘鲁君;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0年03期

10 罗鸿铭;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化配置模式与利用策略选择[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钦恩;谌珂;;大学集群式公共教学楼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1期

2 刘轩峰,李永江;AHP法在高技术产业化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3 肖艳;;基于AHP法的非公有制林业制度体系构建[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4期

4 张娟;牛熠;黄粤;黄江英;;基于AHP的独立学院教师评估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年04期

5 林铮;;试论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分指标体系的构建[J];内江科技;2007年07期

6 张阳,王睿;基于AHP法的职业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11期

7 潘娣;郑大宾;汪慧琴;;AHP法在旅游节庆评估体系中的应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王秀云;;AHP法在襄樊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中的应用[J];襄樊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曾庆武;;应用AHP法分析高职学生合理选择选修课的诸因素[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张晓青;;广告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美静;蔡玉良;杨学权;;加速配套制度建立推进水泥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进程[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晖东;张雯;陈晓海;;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畜禽疾病发生的特点[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傅恒;;高校学报集约化是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A];学报编辑论丛(第六集)[C];1996年

4 周汉林;李琼;王东劲;易克贤;何华贤;;热区种草集约化养羊技术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丁文其;杨林德;朱合华;王璇;;信息管线集约化建设的问题与建议[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海卉;;以空间集中实施要素集约化的思考——针对镇村空间利用调整[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7 侯庆;;浅谈服务型政府建设与电子政务的融合和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征宇;;集约经营、分业管理——关于上海烟草集团商业发展模式的思考[A];上海烟草系统2000年度学术论文选编[C];2000年

9 李保明;申茂向;;中国畜禽养殖集约规模化发展战略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分册[C];2005年

10 李明勇;;现代工厂化养兔生产核心技术的探讨[A];2007中国兔文化节“康大杯”兔业优秀科技论文、科普作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临延;数字时代的大学校园[N];吉林日报;2004年

2 安晓奕;大学校园浪费现象扫描[N];山西日报;2005年

3 程墨 马彤圆;切莫让“师礼”淡出大学校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张莉莉;省见义勇为英雄事迹报告团走进大学校园[N];辽宁日报;2007年

5 倪蔚薇;大学校园“韩流”不息[N];无锡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莉莉 张道生;校园称呼“官味”浓 “官本位”思想是根源[N];经济参考报;2008年

7 庄电一;活跃在青海大学校园里的清华教授团[N];光明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宋阳;被排斥的滋味不好受[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王军;邹平县 帮助特困学生迈进大学校园[N];中国社会报;2009年

10 熊昱雯 张莹莹;60年大学生月均消费涨了70倍[N];云南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海佳;基于共生思想的可持续校园规划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万里;大学校园空间的文化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吕文学;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竞争力及其提升途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王玉昭;国有林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5 张士功;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6 高瑞馨;林口林业局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7 寇长林;华北平原集约化农作区不同种植体系施用氮肥对环境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汤朔宁;大学校园生活支撑体系规划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夏体渊;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格局与作物功能性状响应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春燕;我国东南水网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氮磷流失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健;欧美大学校园规划历程初探[D];重庆大学;2004年

2 刘哲人;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曹志;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社区特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巫萍;1980年代以来中国新建大学校园建筑组群形态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刘文玉;时代变迁对校园形态及环境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白菡;大学校园景观探求[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姜伟;大学校园空间布局的可生长性的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玲;初探历史文脉在现代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燕;现代城市大学校园[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10 张智宏;大学校园绿地空间使用状况评价——以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园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94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394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7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