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域下的信息技术与“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文化视域下的信息技术与“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出处:《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文化传统 电视节目制作 教学模式 层次整合 教学法 电视教材 文化视域 价值取向 学习资源
【摘要】:文化传统对于教育有调控作用,它通过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法等影响教育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来源于国外,我们不能照搬移植,要为我所用,必须尊重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教学法的嵌入。在信息技术与"电视节目制作"课程整合中,本着重视文化观念和教学法的作用、重视课程目标的实现、突出课程特点的指导思想,主要探讨了整合的关键因素,阐述了实践过程中教学模式的选择等问题。
[Abstract]:Cultural tradi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education. It influence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rough educational system, educational thoughts,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educational methods.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comes from abroad. We can't copy and transplant, we must respect the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he embedding of teaching method in our country to be used by us. In the cours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V program produc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 of cultural concept and teaching method. This pap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realization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stresse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mainly discusses the key factors of integration, and expounds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practic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襄樊学院教育学院;
【基金】:湖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07B361) 襄樊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0639)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04年在智利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教育部长会议上,在讨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论题时,专家们指出,各国在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设计与实际应用时,要注意文化观念和教学法的嵌入,必须首先意识、尊重并利用这种文化传统和教学法基础。[1]这一建议,对我们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钟绍春;张琢;李吉南;钟永江;;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建华;杜德全;;论文化传统对我国全民健身进程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2 杨治平,姚立芬,何多敏,邹迟,李川;英特尔未来教育与学科整合的系统构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吴伟进;杭州市运河地带可持续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4期
4 唐文和,刘向永;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问题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3期
5 吴亚林;;论学校教育的文化价值构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王琴,杜华,张舒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7 傅敏;试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论课程的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8 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9 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10 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勤;;大众文化的特征及构建目标[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桂华;李志伟;;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间的应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永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王欣;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唐荣德;学生学习生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雪灵;风险投资支撑环境作用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翟永明;生命的表达与存在的追问[D];山东大学;2005年
9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1997年
10 马明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交往历程与交往前景[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革;中国文化局限词及其翻译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游春嫦;中国汉语文教材文化的视角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艺林;论“新移民文学”中的女性写作[D];汕头大学;2002年
4 杨宾;现代大型体育庆典活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D];河南大学;2002年
5 宋学红;普世伦理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邓小俐;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喻琴;徽州传统民居群落文化生态环境要素的分析及发展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付安权;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与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莉;信息技术支持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晔;《新编大学英语》文化层次的设置与文化学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宏丽;;课堂文化冲突的多视角审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3 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及软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刘志华,蒋志诚;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5 汤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6 吴娟;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7 刘耀明;课堂文化的诠释与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3期
8 郑洁;21世纪课堂教学文化的转型:从模仿范式走向变革范式[J];教育探索;2003年06期
9 李秀萍;;教学文化:师生生活方式的构建及呈现[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徐继存;车丽娜;;教学文化研究引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宏霞;中西方课堂教学差异的文化探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丽春;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文化的解析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忠兴;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文化的反思和重建[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益;;心理学的回顾与前瞻——读西方心理学史随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2 ;来信来稿摘编[J];中国民族;1980年05期
3 马寅;;壮大少数民族作家队伍繁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J];中国民族;1980年08期
4 孙成敖;;巴西的黑人和移民问题[J];世界民族;1980年05期
5 蒋子龙;大地和天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6 李振石;辽代鸡冠壶[J];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06期
7 周来祥;;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J];江汉论坛;1981年02期
8 许力以;;关于民族出版工作问题(讲话摘要)[J];中国民族;1981年01期
9 A·J·恩塞凯拉;蔡临祥;;坦桑尼亚的部族[J];世界民族;1981年01期
10 约翰·W·亨德森;翁文章;;印度尼西亚的民族和语言[J];世界民族;198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锐生;;马克思主义哲学50年:几点经验教训[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2 陈正夫;何植靖;;朱熹与传统文化[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3 杨昌国;;工具·艺术:苗族舞蹈走向生活[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4 焦力军;;义和团平原起义[A];义和团平原起义1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5 侯毅;;晋文化的特色及其历史作用[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6 陈学祖;;文化传统的承绪与超越——论闻一多爱国思想的特色[A];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9年
7 夏彦;;金融信息及其开发[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8 郝铁川;;中国的文化传统与中国司法制度的民族特色的形成[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钱天华;;“政务公开”与文化传统[A];激浊扬清——廉政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邓平;;文化资源的结构分析与文化建设的思路探讨——关于重庆文化与重庆文化建设的思考[A];历史科学与城市发展——重庆城市史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汤一介(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寻求全球伦理的构想[N];中国艺术报;2000年
2 万俊人(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自下而上 求同存异[N];中国艺术报;2000年
3 麻国庆;国际交往合作中的文化因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安思国;重新建构西部文化[N];新疆日报(汉);2000年
5 赖配根;科学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本期论坛客座主持 余胜泉 主持 余冠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处是大道[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李坚;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李坚;整合,,信息意识最关键[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曹全路 刘观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步步为营[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记者 郜云雁;第五代教育资源浮出水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诚挚;中医学的思维模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田耀农;陕北礼俗音乐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3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是与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刘旭青;汉代歌诗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5 黄厚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6 周益锋;晚清海防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马立武;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宪法权利保障探析[D];河北大学;2004年
8 李文武;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开发的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朝富;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之走向[D];扬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良存;蒲松龄对两种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整合[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幸子;《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文体特征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周永忠;《九芝草堂诗存》校注[D];广西大学;2001年
4 李文远;梁漱溟文化哲学的现代审视[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李昱姝;生命的燃烧[D];郑州大学;2001年
6 邱枫蓝;当代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周建钢;试论高技术园区的人文环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杨华;美国基层教育行政体制研究及其对中国基层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冬青;中小学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安晋军;论普遍伦理的前景及进路:儒家伦理的视角[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08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0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