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育评估中介的价值需求与法理分析——以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11 18:21

  本文关键词:教育评估中介的价值需求与法理分析——以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为例 出处:《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行政内生 评估中介 需求与独立


【摘要】:阿罗指出变革必有成本,组织在最需要变迁时常常反过来强化其现有结构。包括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在内的众多中介组织目前的状况便是如此,用行政内部委托方式所建的组织仍然是政府的隶属机构,并没有独立法人的地位;而评估对象即学校或某种制度设施也没有区别于以往被动接受行政检查的新的评估需求;这种异化透露了计划体制下科层制机关扩张的特征,甚至带有评估交易的机会主义危险。随着"国家/社会"二元意识的唤起,自治组织正在慢慢成长,这些年来教育评估业务正是依赖了大学及其教授的专业力量,由此,人们看到一种既尊重传统行政习惯又尊重专业能力的方式,在既有组织框架下,专业细分,推行评价项目委托合同制专业联盟的新模型。
[Abstract]:Arrow points out that change comes with costs, and that organizations often reinforce their existing structures when they are most in need of change, as is the case with many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Shangha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Evaluation. The organization set up by the way of administrative internal entrustment is still the subordinate organ of the government, and it does not have the status of independent legal person. The evaluation object, that is, the school or some kind of institutional facilities, is not different from the new assessment needs of passively accepting administrative inspection in the past; This alienation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branch system under the planning system, and even carries the opportunistic danger of evaluating transactions. With the evoking of the dual consciousness of "state / society",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are slowly growing up. Over the year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has relied on the professional strength of universities and their professors. Thus, people see a way to respect both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habits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existing organization, professional segmentation. Carry out the new model of consignment contract professional alliance of evaluation projec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立项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号:沪教评2007000《“第三部门”的建构与效用:评估主体的资质、任务与评估程序研究》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一、政府意志:中介及其“行政内生”属性公共领域中介组织的发生、发展既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政府自身机构改革或新的“建制”行为的表现。对当下包括教育评估在内的种种中介性机构进行考察,可以看到政府要求变革的意志更为明显,而社会诉求往往只是理论上的舆论罢了。正如下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廖湘阳,王战军;我国教育中介机构的组织特性分析[J];江苏高教;2002年05期

2 郑令德,金同康,李亚东;对上海市教育评估法规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元龙;;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及其完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廖建凯;高虹;陈彬;;试论国际环境民间组织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地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3 杨爱华,秦霖;项目管理——公共管理的新工具[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4 詹国彬;治理视野中的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蒋永福;;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事业[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年04期

6 田松青;试论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7 蒋永福;;发展图书馆事业必须纳入到政府议事日程——“五个纳入”随想[J];图书与情报;2007年05期

8 杨金龙;论中国海关再造[J];商业研究;2003年10期

9 李杰义;;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治理结构的理论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10 柏维春,芦刚;顾客导向:当代西方政府经营理念的创新[J];长白学刊;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慧;;公共事业民营化过程中的公益性与经济性分析——以公共交通为例[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鹏;王予川;鲁森林;;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刍议——公共管理学的视角[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3 费广胜;;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政府责任[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创新;叶勇;;当代中国政府管理模式的新思维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宋迎法;苗红娜;;国外政府创新的动因、内容和模式探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肖建华;邓集文;;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的政府绩效评估[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薛冰;;试论公共管理的逻辑结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锐昕;杨国栋;;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的理论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陶学荣;徐右谦;;加强政府社会管理 推进公共服务改革[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薛玮;;新时期下我国非政府组织建设问题探讨[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碧;“发散的蛛网”及其遏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福军;城市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王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体系构建与评测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温恒福;教育创新组织的领导与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林燕凌;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朱毅;城市社区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徐增辉;新公共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龙献忠;从统治到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彭湃;大学之治:道德领导的思维向度[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臧漫丹;城市循环经济的治理理论与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敏;高校实行“电子校务”的意义与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冬;行政伦理视野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郭际;公共管理学科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欧金荣;试论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芳云;公正:社会转型时期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钰;政府失灵:一种社会需求与政府供给关系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3年

7 陈能浩;社会转型时期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培育[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涛;我国农村土地公共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朱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难点及对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罗云皓;城市绿地系统管理—以株洲为例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永军;论权利能力的本质[J];比较法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雪;林桦;;基于国别特殊性的高等教育中介评估运作机制[J];民办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2 葛大汇;;教育评估中介的组织属性与法理分析——论上海市教育评估院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方向[J];理论界;2008年12期

3 葛大汇;;论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专业独立与权威——对上海教育评估院机构改革的思考与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4 葛大汇;;教育评估中介的价值需求与法理分析——以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410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10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4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