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师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及其现实遭遇

发布时间:2018-01-13 08:02

  本文关键词:教师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及其现实遭遇 出处:《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幸福感 教师幸福感 构成要素 现实遭遇


【摘要】:幸福感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包括生活满意感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教师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构成教师幸福感的要素主要有教师的职业满意度、自我效能感、人格因素及学生带给教师的幸福感。但现实中教师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幸福感明显缺失。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
[Abstract]:The sense of happiness is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individual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set by oneself . The teacher ' s well - being is that the teacher feels the occupation can meet his own needs when he is engaged in the teaching and teaching , and can realize its own value , and can produce pleasure . But in reality , the teacher is in an awkward position , and the happiness is obviously missing .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social factors , school factors , family factors and personal factors .

【作者单位】: 赤峰学院教育系;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近些年来,在我国教育理论界兴起了“幸福教育论”或“教育幸福论”的探讨,广大学者围绕“教育与幸福”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和研究。目前,基于教育和幸福关系的认识,人们已经形成了“幸福教育”这个实体范畴,并在幸福教育的内涵、特征、目标、建构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沙洪泽;关于“教育——为了人的幸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11期

2 王芳,陈福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庆年;关于对构建高职院校学生主体德育模式的思考[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张静;网络心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卢刚;;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5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7 姚君喜;;大众传媒与社会公众的幸福感[J];当代传播;2006年04期

8 王林;;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及心理归因[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任志洪;叶一舵;;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邬国根;陈火弟;徐定华;;实施院内分级教学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数学》课程实施分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维东;内隐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耿;转型期中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邱德亮;论社会角色责任与角色道德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登浩;基层党政干部的人格特质、成就动机与幸福感[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芳;电子邮件与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何玲;青少年身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严标宾;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邱林;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大三人格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艳;西安国有企业退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章明明;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志贤;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唐剑;上海城市弱势妇女群体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尹海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报告[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2 郑雪,严标宾,邱林;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年04期

3 刘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凤;;学校制度文化的内涵、类型和构成要素[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2 孙琼玲;任翔;;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4C/ID)研究[J];软件导刊;2011年07期

3 王慧杰;李贺伟;;心理资本在教与学领域的研究新进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5期

4 轩颖;;现代社会的本质决定现代教育的本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4期

5 康晓伟;;发达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构成要素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6 王富平;;教育研究成果分类问题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10期

7 王理;冯洁;;基于多元智能因素分析的教学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7期

8 葛玉;杨云飞;张满;;教育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8期

9 秦自洁;;关于心理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探讨[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10 郭凌婕;;教师课堂领导力与课堂气氛关系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焦绪良;;名校的构成要素、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分析[A];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99-2003年度)[C];2003年

2 邓京华;彭祖智;;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兼谈对内因动力说的总看法[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3 何纪全;;关于小学生对应用题结构认知发展的初步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4 张雯;张大均;;大学生生命质量观的初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宋晓玲;;非智力心理因素与教学的关系[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6 田宝伟;翟怀远;;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应建成心理素质教育基地之必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张金传 作者单位系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新课程教学中教案的构成要素[N];中国教师报;2006年

2 周海宏;艺术教育的核心与感性素质的培养[N];光明日报;2007年

3 西南大学副校长 陈时见;课外的探索必须回归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李伟;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创造型人才[N];周口日报;2006年

5 夏建文;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N];人民日报;2006年

6 浙江师范大学 王利兴;教育信息化再认识[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7 王志伟;浅谈美育经济功能[N];吉林日报;2008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知识工程研究中心 王运武;重构教育信息化产业生态链[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周海宏;艺术教育的核心与感性素质的培养[N];中国艺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清臣;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韩登亮;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妍涛;主配班教师合作行为构成要素及类型分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奇;论学校品牌形象塑造[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娜;基于网络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建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郭磊;数字化学习情境下的学习力构成要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捷;甘肃省中小学信息化校园环境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恒杰;教育在国家综合实力构建与提升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8年

7 焦广兰;对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化东;应用BLOG构建教研共同体的探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艳玲;构建安全学校[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18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18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