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认知“失灵”的教学原因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学生认知“失灵”的教学原因及对策 出处:《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认知“失灵” 认知灵活性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摘要】:认知"失灵"是指学生无法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认知"失灵"已成为当前许多学生的通病,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持续发展。造成学生认知"失灵"的教学原因主要是:在观念上将认知窄化为符号思维能力,在过程上孤立地以学业问题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方法上囿于在"虚拟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克服学生的认知"失灵"问题,课堂教学需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变革。
[Abstract]:Cognitive "failure" means that students can not use their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solve problems in real life or work. Cognitive "failure"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for many students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reason of students' cognitive "failure" is that they narrow their cognition into symbolic thinking ability in concept.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with academic problems in isolation, the method is limited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in "virtual situation",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cognitive "failure".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be adjusted or reformed accordingl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适应新的发展取向的多维学习观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08JA88002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21
【正文快照】: 认知“失灵”是相对认知灵活性而言的。认知灵活性对人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如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认知灵活性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认知灵活性上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很多学生步出校门后都出现了认知“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志洁;建构英语教学中新的师生角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赵闯;;高校体育课教学分组的建构主义设计与试验[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杨玉宝;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环境下专题教学的启示[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李嘉郁;更新教育观念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谈信息时代文化教师的应对策略[J];八桂侨刊;2004年06期
5 王润良,郑晓齐;实践智力与工程师创新能力开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杨尊伟;美国教师教育:从“能力本位”到“标准本位”[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7 胡定荣;对建构主义教学论的历史、文化与实践的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8 林崇德;智力结构与多元智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苗逢春;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崔永华;;试论综合课课堂教学设计——教育学视角的分析[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平;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邢强;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郭裕建;语感及其心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6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姗泽;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建福;论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万茹;中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体系建构及培养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3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邓燕;建构主义对数学创新教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洪显利;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余江敏;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宁锐;创造性思维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晓敏;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施体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彩霞;张丽华;;小学六年级学生认知灵活性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建华;中学生认知灵活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王凡;大学生认知灵活性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王彩霞;情绪对六年级小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及促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荣梅;初中生的内隐自卑、羞怯与认知灵活性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刘扬;高中生认知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祁珍华;大学生应对及认知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2年
7 黄辉;教学资源库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冯杉杉;高攻击倾向低年级小学生“冷”“热”执行功能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17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1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