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的社会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学校课程的社会学分析 出处:《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学校课程 课程内容 课程决定 课程落实 课程命运
【摘要】: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对象,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则是人们研究课程的基本理论视角。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课程的研究主要在哲学与心理学基础上进行,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课程改革的争议此起彼伏,这与人们对学校课程的不同认识有关。论文从社会学视角对课程的来源、课程的决定、课程的落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大家重新省思自己对学校课程的看法,并建构出对学校课程更深层次的理解。
[Abstract]:Curriculum is a widely used object with multiple meanings, while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are the basic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people to study the curriculum. The research of curriculum is mainly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 and the research in sociology is relatively weak.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the controversy of curriculum reform rises one after another. This is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urce of the curriculum, the decision of the curriculu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Hopefully, it will help you to rethink your own view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and buil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课程”一词出现得很早。唐朝孔颖达为《诗经·小雅·巧言》中的“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但其所谓的“课程”不足以表达近代“课程”所指称的事实。[1]目前已有的课程定义繁多,而且每一种课程的定义都有其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钟晨音,徐长江;台湾地区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特色及其省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吴永军;课程结构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钟晨音;刘迎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组织变革[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光琳;;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惩罚及其避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2 王守恒;关于教育社会学研究本土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殷世东;教师专业化的困惑及其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汪昌华;;论班级弱势学生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胡艳涛;;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6 查啸虎;教育机会均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陈群;重要他人对幼师女生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翟莉;学生家庭文化:影响师生关系的“远位变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王守恒;g,
本文编号:1436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3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