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贤能主义
本文关键词: 贤能主义 教育公平 科层制教育 高成就教育 赋权 智力 体验成功 教育民主 社会资本 知识经济时代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贤能主义在立论的两个基本点即"智力"与"努力"上均存在认识盲点,分析在强分类、低赋权与高训诫的科层制教育中,贤能主义如何成为社会炼金术的利器,与教育公平背道而驰。进而探讨,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技能社会要求教育的功能从"选才"转向"育才",教育的本质从低能力教育转向高赋权教育,教育的理念从"教"转向"学",即赋权替代了筛选,高成就教育就此开端。文章最后指出,"人人体验成功",用教育民主的理念在教育的过程中与教育的结果处重新诠释了教育公平,从根本上超越了贤能主义的实质——零和博弈之争中的有限公平。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cognitive blind spots in the two basic points of "intelligence" and "effort" in the doctrine of meritocracy, and analyzes on the subject system education of strong classification, low empowerment and high discipline. How can sages become the sharp weapon of social alchemy, which runs counter to the educational fairness, and then discusses tha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function of high skill society demands education from "selecting talents" to "cultivating talents".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low ability education to high empowerment education, and the idea of education has changed 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 that is, empowerment has replaced screening, and high achievement education has thus begun.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everyone experiences success". Using the idea of educational democracy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he result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reinterprets the educational fairness, which surpasses the essence of sagacious doctrine, namely, the limited fairness in the argument of zero-sum gam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科十一五重点课题“和谐社会建设中首都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贤能主义的盲点教育可以改变个人命运吗?毫无疑问,这是现代社会多数成功者的生活叙事。我们可以据此推导出以下的命题:教育能促进社会公平。——这不仅是人们对教育功能的基本期待,这还是教育在现代社会的立基之本。这一命题的政治吸引力在于:它无需劫富济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阳;;农村教育经济学散论[J];江西教育科研;1988年05期
2 曹自力;;泰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述评[J];高教探索;1990年04期
3 方彤;比较教育给发展中国家教育决策者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91年04期
4 谈松华;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公平问题[J];教育研究;1994年06期
5 谈松华;普及教育中公平目标和质量目标的现实选择[J];现代教育论丛;1994年03期
6 吴惠青;我国私立学校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教育科学;1995年04期
7 邢永富;学习邓小平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的思想[J];教育研究;1995年12期
8 范先佐;;个人对教育的选择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年01期
9 苗苏菲;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与教育公平[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10 秦维宪;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公平与效率[J];教育与职业;199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生;;叶圣陶教育民主化思想的研究与实践[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东生;;叶圣陶民主教育思想与当今教育改革[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钟明宝;张春燕;王新;张厚福;;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分配公平问题透视[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杨晴;沈红;;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资格审查的困境[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5 王烽;;我国现阶段教育不公平的突出表现及其原因[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周晓红;;我国高等教育学费问题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张元阳;;论举办营利性民办教育的可能性[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顾永良;;困境中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期不完全报告[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胡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黎吉秀;;对我国西部教育公平问题与政府职责的认识与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策划 杨勇 执行 胡博理 霍晓丽 王瑛 摄影 金昌植;提高收费合情合理 教育公平不容忽视[N];河北日报;2000年
2 丁言;教育资源既要开源也要节流[N];科技日报;2000年
3 胡劲松;从教育公平看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郭兴旺;辩证地看待教育公平[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5 文/张永平;高校收费与扩招对教育公平的影响[N];科学时报;2001年
6 周洪宇 雷江华;关注教育公平:今年热门话题?[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鲍东明;对公立学校转制亮“红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范绪锋 刘继安;公平公正越唱越响[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尹伟民;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记者 范绪锋;严格招生纪律 确保公平公正[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雪文;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5 金龙;教育公正新解[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唐晓娟;美国择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剑虹;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办学体制改革的策略框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谭春芳;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教育公平[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黄涛;黔江区初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苏延骏;教育公平的法理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润洲;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6 欧阳宇;走向公平: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任荣;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晓波;教育公平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分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罗建河;教育管理公平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朱为鸿;当代中国高等教育若干理念及其伦理辩护[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42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4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