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研究
本文关键词: 网络成瘾 认知行为治疗 青少年 对照研究 出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索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确诊的76例成瘾青少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人)。对研究组成瘾者,给予本研究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使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CIAS)、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及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CI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CIAS得分低于对照组[(39.5±8.1)vs.(46.4±6.0),P0.01],治疗后研究组SCL-90量表的抑郁、焦虑、强迫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1.58±0.37)vs.(2.82±0.58),(1.45±0.62)vs.(3.05±0.73),(1.87±0.41)vs.(3.08±0.79);均P0.01];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得分低于治疗前[(0.31±0.13)vs.(0.40±0.24),(0.37±0.12)vs.(0.47±0.21),(0.42±0.15)vs.(0.55±0.23);均P0.01)]。结论:本研究设计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明显的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Methods: 76 adolesc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8 persons in each group). The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designed in this study was given.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was us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IASA,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no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IAS scores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the CIA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factors in the SCL-90 scal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2.82 卤0.58 卤0.58 卤0.37 vs.1.45 卤0.62 卤0.62 卤3.05 卤0.73). 1. 87 卤0. 41% vs.3.08 卤0. 79; All P 0.01]; The scores of self-reproach, fantasy and avoidance factor in coping style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0.31 卤0.13 vs.0.40 卤0.24, 0.37 卤0.12, vs.0.47 卤0.21). 0.42 卤0.15 vs.0.55 卤0.23; Conclusion: the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designed in this stud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internet addiction in adolescents.
【作者单位】: 宁夏医科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SH055)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网络成瘾是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上网行为失控,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心身健康的严重问题[1]。目前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诊断及干预理论的探讨上。网络成瘾矫治的研究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被广泛认可[2],其实证研究主要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陶然;黄秀琴;张英;张慧敏;李邦合;姚淑敏;;住院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9期
2 李宁;梁宁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非适应性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1期
3 杨容,邵智,郑涌;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综合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7期
4 赵萌;黄悦勤;;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静;齐玉龙;王岚;;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研究现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王琨;郭雪莉;翟巧相;;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综述[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刘映海;丹豫晋;;锻炼心理学视角下网络成瘾心理归因及干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4 王子舟;王冬;任志海;谭鑫;李婉彬;;图书馆如何对网瘾青少年实施知识援助[J];图书与情报;2007年01期
5 郭德华;殷晓旺;周群;刘春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与运动干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宋爱芬;史学武;梁蓉;;网络成瘾干预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J];昌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阎媛;;网络成瘾的治疗现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孔祥娜;;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解析[J];大众科技;2008年07期
9 苏沛珠;张贵锋;黄泳;区伟雄;刘洋洋;;中医药干预网络成瘾的临床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10年09期
10 王恩界;;应激源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应付方式的中介效应[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映海;丹豫晋;;锻炼心理学视角下网络成瘾心理归因及干预研究[A];首届全国网络成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师建国;;网瘾的研究进展——形成机制与诊断[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德钊;针刺加耳压治疗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曹枫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脑功能影像学及团体心理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贤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特征及其综合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闫宏微;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桦;电针结合心理康复治疗对IAD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电位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杜宇鹏;基于ET检测技术的网络成瘾康复治疗机制的初步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孔敏;情绪智力、自我同一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南振;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孤独感现状及干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刘晓颖;网络成瘾者情感风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亚楠;大学生完美主义、主观幸福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7 高尘;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者对网络内外群体认同差异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莎莎;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动机激发式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闫占闻;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与其抑郁、学校适应性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杨洋;青少年“大五”人格、互联网服务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智,杨容,罗康玲,郑涌;心理治疗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6期
2 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3 凌霄;大学生网络内容偏好、自我同一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J];理论界;2005年11期
4 邓国峰,廖柏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综合分析及德育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年03期
5 黄萍萍,郑光,沙吉达,张红叶,徐虹;上海市徐汇区中学生计算机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8期
6 杨容,郑涌,阮昆良;网络成瘾(IAD)实证研究进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陈秋明,伍业光;儿童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8期
8 于衍治;团体心理干预方式改善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可行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0期
9 席震芳,张晓阳;初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2期
10 孙海双;夏晓燕;胡庆成;;某高校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认知行为治疗系列培训招生通知[J];心理与健康;2010年02期
2 ;第三期中德高级认知行为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3 张瑾;;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年18期
4 张斌;蔡太生;朱虹;贺达仁;;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应用研究[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年07期
5 莫丽玲;张伟;;自杀未遂相关因素及认知行为治疗[J];精神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6 陈达;刘陈陵;王少松;;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动力性及认知行为治疗[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4期
7 陈远岭,徐俊冕;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模式[J];心理科学;1994年05期
8 王骞;谢守付;姜季妍;;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03期
9 张骏;杨彦春;;抑郁症认知治疗理论及实践进展[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07期
10 汤s,
本文编号:1453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5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