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新课程课堂秩序的理性回归——新课程课堂对“静”的呼唤

发布时间:2018-02-10 05:52

  本文关键词: 新课程课堂教学 秩序 动静结合 出处:《教育探索》2009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动"是当代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和共同追求,但是如果一味的追求"动"而忽略"静",将会给新课程教学带来诸多的危害。新课程课堂需要"静"的回归,要重审"静"的作用,妥善处理静和动的关系,创造真正理想和谐的新课程课堂。
[Abstract]:"moving" is a prominent feature and common pursuit of contemporary classroom teaching. However, if we blindly pursue "moving" and ignore "quiet", it will bring a lot of harm to the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We should re-examine the role of "quiet",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ic and dynamic, and create a real ideal and harmonious new curriculum classroom.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分类号】:G42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欣胜,林天送;台湾国语新词语一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丁娟娟;现代汉语新词折射出的社会文化信息[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3 徐俪娟;;企业观念产出形态及其基本特征——市场营销学中IDEA解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4 李海洋;;字母词与现代汉语书写系统[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刘宏明;我国林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聂东风,王家彬,高炳宏,虞荣安,苟定邦;8所重点大学学生健康的体育意识与行为倾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孔昭君;通过预案促进国民经济动员准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杨丹霞;论闲暇教育[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罗许生;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选择——以行政程序价值为中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柴学友;从逻辑学角度整体上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孟伟根;;外来词的词义汉化和汉英词典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孙曼均;;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用字的统计与分级[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刘连亮;;高中化学智慧育人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姜自霞;;基于义项的语素构词研究在现代汉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兼论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中的应用[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程广文;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春红;我国关税制度设计[D];厦门大学;2003年

9 侯宏林;刑事政策的价值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桑青松;策略型学习者及其培养的相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建光;论医疗行为及其损害的民事责任[D];湘潭大学;2003年

3 蒋开明;生命生成与多边互动[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娟;基于网络的校际主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效果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宏;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主体间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马晓燕;教师权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尚兵;个性化阅读及其对阅读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红艳;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白键;重庆本土酒店形象的初步调查分析与塑造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平;论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项国雄,赖晓云;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2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丛丛;;谈幸福的教育[J];才智;2011年18期

2 李明阳;;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师德[J];教育文汇;2011年07期

3 阮阳;;从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的视角看现代教学[J];基础教育;2007年10期

4 沈永江;张景焕;;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二学生班级环境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499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99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6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