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本文关键词: 大学生 择业观念 心理问题 对策 用人单位 心理承受能力 自信心 经验教训 就业形势 择业过程 出处:《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于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面对择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冲突,导致了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这些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出择业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blem of choosing a job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for employment at present,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about to enter the society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various difficulties, setbacks and conflicts in the face of choosing a job.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s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orrectly, to guide them out of the psychological misunderstanding of choosing a job and to set up a correct outlook on job selection.
【作者单位】: 泰山学院经济管理系;
【分类号】:B844.2;G647.3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佘丽珍;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自我调适[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4期
2 宁井铭;我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刘华;佛教禅学的精神治疗心理学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张静;网络心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领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高冬东,李晓玉;浅谈心理咨询中的认知疗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高一虹;文化传统与文化变革:指导性心理咨询的宏观语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7 武家申;试论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意义[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马红宇,田麦久;易地参赛环境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龚翠萍,洪梅;牙齿错颌畸形所致心理障碍9例的治疗[J];包头医学;2001年04期
10 朱洪发;大学生呼唤心理咨询[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凤姿;;1例婚前情绪困扰咨询案例报告[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莉;陈家麟;;中国大陆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金宏章;吕伟红;;对心理咨询方法本土化的理性思考[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红敏;赵雷;;理性情绪疗法及其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海楠;贾长海;;理性情绪疗法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美惠;张仲景养生思想及养生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马红宇;易地参赛环境及运动员的适应性调节[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3 许小冬;竞技信息及优秀选手对竞技信息的处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周红;表情达意与心灵润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役;联合国维和医疗分队(中国)待命安排和卫勤保障工作方案实证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6 叶斌;影响力模式:对中国人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董惠娟;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性及其心理救助措施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8 向慧;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肖汉仕;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编制及非理性信念干预[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雯;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韩立敏;班主任之师生互动风格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强;轻中度青年抑郁症患者的短时记忆特点及其对记忆自我评价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4 钟向阳;沙盘游戏疗法及其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实效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马恒平;网络行为的心理伦理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2年
6 梁晓珍;大学生恋爱观现状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肖晓玛;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施江玉;团体心理辅导在女性戒毒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衔华;心理异常的词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会芹;腹式呼吸对中老年A、B型行为者中冠心病患者心算期间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淑清;发展中国家专家的国外迁移[J];人口与经济;1980年03期
2 王亨祺;扩大见闻,笔下生“花”[J];安徽教育;1980年01期
3 汪培栋;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的规律 加强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苏霍姆林斯基,刘启娴;大学生如何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5 何仁;苏联高等教育的一些新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6 М·Н·鲁特凯维奇 ,Ф·Р·菲列波夫 ,周蕖;苏联高等学校在改变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三)[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7 黑田则博 ,伍岳中;美国大学生的“休学”[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4期
8 迟恩莲;苏联高等学校教学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9 余焕睿;日本大学生从“考试地狱”进入“经济地狱”[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10 周蕖;《高等学校教育学原理》概要[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广辉;王新;;大学生个性特征对体育课成绩影响的统计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志钧;罗厚良;李金生;张洪扬;黄文清;褚芳;雷励;李绍唐;万麟如;廖世忠;;老年虚证与氧自由基代谢及DNA损伤后修复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山口求;片山富美代;横川裕美子;冈山和子;铃木美惠子;;关于个别指导教育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研究[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4 甘祺庭;;有用 有味 有得——我的大学语文教学[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5 迟立强;;谈“分类”、“对比”的教和学的方法[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白纯;;基础英语教学中的语音训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王伟;张雯静;;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分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张雯静;;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韦英佳;;重视和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10 罗玉珍;萧伯符;;当代大学生行为法制管理刍议[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正春 管其光;浅谈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择业中应树立的几种观念[N];中国人事报;2000年
2 林兴岚;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对策[N];光明日报;2000年
3 记者 于贵华 通讯员 马强;大学生热衷乡镇创业[N];工人日报;2000年
4 记者 徐峰;关心下岗职工生活 积极扩大就业渠道[N];黑龙江日报;2000年
5 兴人丁 孙震;适应市场就业体制要求 加强下岗职工思想教育[N];吉林日报;2000年
6 晓蔺;毕业生:何为我归宿[N];科学时报;2000年
7 记者 金涛;戏文系新生女生多[N];文汇报;2000年
8 高宏娟 马昭;2001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N];西安日报;2000年
9 池天亮 冯冰 俞巧云;南京完善毕业生就业三大机制[N];新华日报;2000年
10 陆文 赵志清 记者 朱安平;都市保姆进农家[N];中国妇女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于立贤;三大球魅力的价值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娟;消费活动中记忆错觉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9 郑剑虹;自强的心理学研究:理论与实证[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朱慧敏;《华师女大学生性心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欣;形体课对广播学院女生形体改变的积极作用与效果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5 王婉莹;试论如何通过大学法律公共课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建军;多元价值观与大学德育中的价值导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7 齐红;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思想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栾春娟;大学生法制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赵明民;对“十五”期间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文学;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526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52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