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哲学理据

发布时间:2018-02-23 21:07

  本文关键词: “跟进式教育” 主体性 功利主义价值观 理性主义 高等教育价值观 协调发展 学生 高等教育思想 大学理念 科学合理 出处:《社会科学家》2009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跟进式教育"作为一种原创性教育理念,摈弃了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回应了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融合需要,追求的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其创新之处在于它面向未来,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最终回到个体,主体性是"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价值基源。
[Abstract]:As an original educational concept, "Follow-up Education" reject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utilitarian values, responds to the needs of the fusion of rationalism and utilitarianism, and pursues a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value. Its innovation is that it faces the future,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and society and finally returns to individual. Subjectivity is the value base of the concept of "follow-up education".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学院;
【基金】:2007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跟进式教育”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SJB880027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邬大光;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冲突与选择——西方高等教育思想演变的理论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1989年04期

2 李萍;;主体性——“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J];社会科学家;2007年06期

3 韩晓庆;浦玉忠;;“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世军,宗晓晓,余凌;独立学院开展通识教育思路浅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林金辉;大家风范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启示——学习教育部对潘懋元先生评价的体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孙亮;;浅谈美国高等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4 王冀生;文化是大学之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5 刘宝存;;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张军;龙明;;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目标的发展倾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刘忠华;传统思维方式与创新思维[J];长白学刊;2001年05期

8 赵宗更;薛晓萍;刘兴国;;论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与自主性——对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的再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

9 方涛;刘叶;易涛;;美国大学思想的历史演进[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10 林志雄;;浅论如何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建荣;;弘扬农民志愿服务精神的实践探索[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东;季振洲;史先俊;刘松波;;“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及其在“计算机组成技术”课中的应用[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3 张立新;王雅林;林涛;;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理释义及其调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郑宏;;本科通识教育改革后教育质量管理探索——实施两阶段分流制[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毛勇;;人口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规模速度发展过程中的反思[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立保;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武学超;美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马鸿;美国研究型大学从事军事技术研究的历史考察(1945-1970)[D];复旦大学;2009年

4 罗军飞;创新型大学与创新型国家[D];中南大学;2009年

5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彭荣础;理性主义与西方大学发展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徐广宇;论现代大学的文化使命[D];南开大学;2009年

8 崔智涛;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董圣足;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国强;论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调与调适[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华杰;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研究:1978年方案到2007年方案[D];汕头大学;2009年

2 黄正;普通本科物理学(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3 高超;论我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建设[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丹;终身教育体系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金晓军;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付瑜;美国大学终身教授职后评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良娟;我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8 潘奇;西方大学特色的形成及其嬗变[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9 尹昱;基于培养方案的牛津大学本科生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黎发高;论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趋势:股份制民办高校[D];南昌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易凌云;庞丽娟;;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基本理论问题:内涵、结构与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康健;“威斯康星思想”与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J];高等教育研究;1989年01期

3 喻岳青;我们需要转变哪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4 李伟言,李伟诗;教育理论原创内涵的深层次探悉——以杜威的教育理论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5 武志云,高晓平;对先进教育理念内涵分析及先导作用的理性思考[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贺善侃;后现代哲学与哲学主体性[J];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7 刘国章;认识理念与实践观念在现实社会的功能[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贵仁;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J];河北学刊;1988年03期

2 申永华;提升人的主体性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王海平;后现代的主体性概念[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4 陈燕谷;主体性与美学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03期

5 彭启华 ,刘翘;试论两种性质的主体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04期

6 魏小萍;主体性问题研究综述[J];教学与研究;1994年06期

7 王干才;实践与主体性论纲[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8 李福华;主体性:教育文明的追求与尺度——主体性之于教育的解释学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程印贵;学生缘何主体性严重缺失[J];师道;2004年04期

10 王为高,李莉;主体性规律之我见[J];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荣根;;尊重主体性 让表达之树常青[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2 林丽琴;;高三英语复习运用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魏惊雷;开有珍;;中学生化学质疑能力的心理探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4 李瑜青;;社会转型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兴起与选择[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5 窦爱兰;;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人与自然——当代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生长点[A];“全球化与人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理宣;;教学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及其培养[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段建海;;共产党人主体性的科学定位[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8 莫放春;;毛泽东邓小平主体性思想比较研究——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9 刘森林;;实践:从主体性到社会性[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姚站军;;科学发展观中的人的主体性意义张扬论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娟;谈谈朗诵教学的活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谷中信一:努力追求真实一致的历史表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江苏锡山市华庄高级中学 王惠东;“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马中柱;高扬党的主体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N];广州日报;2003年

5 滕朝阳;大学向功利主义投降绝对是一件坏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陈世珍;戒浮躁 弃肤浅 善学习 求真知[N];天津日报;2009年

7 苏小红;理性主义的时代转向[N];中山日报;2009年

8 李福华;主体性与文化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10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1527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527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7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