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天与20年代中期收回教育权运动——兼谈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本文选题:教育权运动 切入点:基督教教育 出处:《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02期
【摘要】: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陈启天由非基督教到反基督教教育进而主张收回教育权的思想发展轨迹。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是其从事收回教育权运动的理论基础。在收回教育权运动中,他充分利用《中华教育界》和《醒狮周报》两大舆论阵地,一方面自身系统建构国家主义教育理论以鼓吹收回教育权,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育界的舆论导向,声援收回教育权运动。同时,他在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上多次提请相关议案,并发起成立"国家教育协会",推动收回教育权运动。对于他在这场运动中的历史贡献与关怀祈向,应予以肯定与关注。
[Abstract]: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discusses Chen Qi-tian 's ideological development from non-Christian to anti-Christian education and then advocates the recovery of the right to education. The nationalistic educational thought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his movement to recover the right to education. He made full use of the two major public opinion positions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Lion Dance Weekly". On the one hand, he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ed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theory to advocate the recovery of the right to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he actively guided the public opinion dire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improvement Society, he repeatedly requested relevant motions and launched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right to education movement. It should be affirm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G529;K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思信;;对20世纪20年代国家主义教育学派的历史考察[J];学术研究;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霞;;中西现代化转型之文化启蒙差异探究[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2 张雪萍;2000年以来国内五四运动研究热点综述[J];北京党史;2004年03期
3 陈亚杰;;两场启蒙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环节[J];北京党史;2011年02期
4 付强;;国家与社群的误读——论刘禾教授《个人主义话语》一文的问题[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胡丽娟;;民初政治调和思潮衰落原因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戚桂祥;;选择与被选择的变奏——略论五四运动的历史逻辑[J];党史文苑;2010年12期
7 张雪萍;2000年以来国内五四运动研究热点述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03期
8 杨经建;;启蒙主义语境中的存在主义选择——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历史文化语境[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9 唐小林;;伦理话语: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的基本质态[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0 柳媛;;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启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肖海艳;;陈启天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收回教育权运动——兼谈国家主义教育思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亚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艳;五四运动阐释史研究(1919-1949)[D];浙江大学;2005年
4 金洪大;中、韩近代文学及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田广文;“群”与“己”的嬗变[D];山东大学;2005年
6 刘岩;重读胡适[D];山东大学;2005年
7 胡辉杰;周作人中庸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刘军平;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钱锋;现代建筑教育在中国(1920s-1980s)[D];同济大学;2006年
10 李建军;现代中国“人民话语”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2 吴金;陈独秀与李大钊新闻思想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朱静萍;论老舍和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二元对立思维[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田小波;五四时期研究系社会改造思想述论[D];湖南大学;2009年
5 李俊群;论蔡元培的自由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全燕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路丙辉;传统孝文化及其现代转型[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8 戴永课;老舍小说的平民意识[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童八生;时代的灵魂之镜[D];暨南大学;2005年
10 黄长健;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志田;五代式的民国:一个忧国知识分子对北伐前数年政治格局的即时观察[J];近代史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湘敏;基督教教育与近代中国妇女社会思想观念的变迁[J];教育评论;1997年01期
2 胡卫清;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基督教教育[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林立强;;卢公明与福州基督教教育的发端[J];教育评论;2005年06期
4 朱镜人,费建国;阿诺德古典教育思想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5 韩兵;;关于晚清基督教社会教育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于晓兰;;刍议基督教教育对我国成人教育之启示[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1期
7 于洪波;教育的民族化与国际化——日本近代国家主义教育体制的发展理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周慧梅;王炳照;;国家主义的中国教育史研究——余家菊《中国教育史要》述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朱云艳;;日本近代化教育的推动者森有礼[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2期
10 张永广;;基督教教育与日本明治初期的武士阶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海艳;;陈启天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收回教育权运动——兼谈国家主义教育思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申仁洪;;论中世纪基督教课程理念的演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金燕;;圣约翰大学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4 朱镜人;;略论阿诺德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王保星;;外国学校管理史话(四)——西欧中世纪的学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徐以骅;;教会大学与神学教育[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7 瑞梅·法伯;徐卫红;;马丁·路德论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陈建华;;清末基督教会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9 黄伟;黄涛;;福建协和大学的奠基者庄才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戴建兵;崔晓培;罗志斌;;清末民国时期河北省天主教传布的范例——张庄和西湾子[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范仄;近代“教育主权”的乖张[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习五一;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命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张立新 王绍军;爱的奉献[N];中国贸易报;2005年
4 李 茂 编译;英国首次发布宗教教育指导大纲[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王学勤;烽火两联中:不在屠刀下办学的秀州中学[N];嘉兴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广;近代中日基督教教育比较研究(1860-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喻永庆;《中华教育界》与民国时期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石建国;卜舫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兰英;教会女子大学在中国社会的历史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厚勰;雅礼会在华教育事业研究(1906-1951)[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黄涛;大德是钦:记忆深处的福建协和大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肖会平;基督教高等教育合作组织在华活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禾丰;圣约翰大学的校园生活及其变迁(1920-1937)[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思纯;“五四”前后国家主义教育思想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永广;沟通基督教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桥梁[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孟育东;真光书院与广东近代女子教育(1872-1937)[D];暨南大学;2006年
4 虞宁宁;“立案”前后中国基督教高等教育的变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丰春光;黄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石莹;近代中国教会慈善事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卫未;二十世纪初期基督教新教关于建立基督教联合大学的讨论[D];清华大学;2007年
8 杨聪玲;之江大学办学形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陈新;教会大学与近代福建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霞;林景润校长时期福建协和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64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664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