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论学习审美化

发布时间:2018-03-29 06:43

  本文选题:审美学习 切入点:学习审美化 出处:《学术论坛》2009年06期


【摘要】:美学精神的核心理念是自由,自由是人类不断实现超越与追求完美的过程。学习审美化既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对美学精神的自主借鉴,是学习者对自身学习活动的审美创造;也是美学精神在学习活动中的敞亮与澄明,是学习活动的理想境界。学习审美化的实现既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也具有逻辑的可能性。在学习功利化的基础上,学习者学习境界的提升、学习风格的形成,是学习审美化的实现依据。
[Abstract]:The core idea of aesthetic spirit is freedom, and freedom is the process of human beings' unceasing transcendence and pursuit of perfection. Learning 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s not only the learner's own reference to aesthetic spirit in his learning activities, but also his aesthetic creation to his own learning activities. It is also the bright and clear of aesthetic spirit in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the ideal realm of learning activities. The realization of learning aesthetics has not only the necessity of reality, but also the possibility of logic. The improvement of learners' learning realm and the formation of learning style are the basi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esthetic learning.
【作者单位】: 襄樊学院教育学院;
【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2006B137)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d124)
【分类号】:G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彭文晓;论教育的超越意味[J];教育探索;2004年08期

2 刘士林;百年中国美学提问方式批判[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陶富源;“实践本体论”错在哪里[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5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邓铸;问题解决的表征态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晓敏;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2 席建彬;回归与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6 张军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初步探索[D];苏州大学;2001年

7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8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9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80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680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8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