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实践取向的学士后教师教育

发布时间:2018-03-31 12:38

  本文选题:学士后教师教育 切入点:实践取向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20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已从学历补偿教育逐步过渡到学士后教师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认识论和技术理性的影响,学士后教师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依然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教师的专业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对此,我们必须放弃教师教育中原有的"控制-技术"倾向,从教育实践与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关系出发,重新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涵,并开辟实践取向的学士后教师教育理论视域。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in-service teachers in our country has gradually transitioned from the education of academic compensation to that of post-bachelor teachers. However, it has long been affected by traditional epistemology and technical rationality. The phenomenon of "two skins" still exists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ost-bachel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 of teachers has not been substantially improved. In view of this, we must give up the original tendency of "control-technology" in teacher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onomy, this paper reunderstands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opens up the practical orientation of post-bachelor 's theory of teacher's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探索学士后教师培养新模式”(AIA080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长纯 宁虹;[N];中国教育报;200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吴克领;;新农村集贸市场化缓慢的原因探析——基于淮安市W村的社会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4 程改荣;;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黄翠芳;;浅谈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邓卫华;蒋勇;;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4期

7 董根明;;能力为本,通识为基,人文为魂——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曲佳;何朝峰;;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缄默知识探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9 黄剑;;自我的建构与认同——以林妈残疾身体为社会文本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10 陈金钊;;反对解释的场景及主体[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陈烨;;动态渐进规划体系中的总体规划评估机制解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何华青;吴彤;;实验的可重复性研究——新实验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比较[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5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蔡剑兴;;试析斯宾塞的科学知识价值观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邓素文;;从提问方式看近现代课程知识价值观的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张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与交往理性——哈贝马斯与精神分析的关系问题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陈德敏;杜辉;;环境法范式变革的哲学思辨——从认识论迈向实践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王南n\;;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思考——对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进路的一种透视[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滨;基于ASP的家教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帅敏;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余晓菊;Web2.0环境下的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蓁;基于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桂生;“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再认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郭元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光才;开放中的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J];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韩淑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9期

3 刘丽娜;;探究性课题学习的实践取向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3期

4 姜勇;实践取向的课程实施刍议[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5 史铁尔;;社会工作教育探索[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08期

6 徐今雅;;发达国家学士后教师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伍雪辉;张艳辉;;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探索——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J];天中学刊;2010年02期

8 张凡;贾国盼;;浅析美国行政改革之实践取向及其理念启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1期

9 任娟;袁顶国;;论实践取向的教育硕士课程设置[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7期

10 张梦涛;;决策科学化的内涵、问题及其实践取向[J];天府新论;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丁邦平;;科学教育(学)学科建设三题[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章崇会;;逆境应对思想在运动队心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世伟;;“新公共管理”及其对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启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友庭;;多元现代性理论及其对中国研究的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5 张凯斌;;邓小平公平思想的实践取向[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构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徐静;节约发展 清洁发展 安全发展[N];贵州日报;2006年

3 岳彬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包容性增长的实践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余秋雨;管峻:传统功力创造现代意义[N];美术报;2007年

5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孙绵涛;提高教育效能需要大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李瑾瑜;“反思”的本义与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陶济;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N];杭州日报;2007年

8 丘进;“三个代表”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N];光明日报;2003年

9 刘文林;产业投资基金在中国的实践取向[N];金融时报;2008年

10 记者 魏月蘅邋王晓樱;海南师范大学创新师范教育见成效[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刚;整合与互动[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2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鸿程;台湾服务业“关键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浙学派”实践取向进行之[D];复旦大学;2005年

4 丁五启;当代西方社会认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朱利霞;国家观念、市场逻辑与公共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严书宇;社会科课程研究:反思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志玮;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人本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闫红丽;实践取向的美国职前教师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于佳雪;实践取向的英国职前教师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侯琳;日本教师在职研修的实践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林玲;论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取向:知·情·意·行之统一[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谢武纪;预成到生成: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走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郑辉;企业薪酬战略与总体战略发展[D];贵州大学;2006年

8 郑清丹;教科书研究的哲学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飞;市辖区治理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朱鄂桂;教育技术实践的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90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690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7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