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学业羞愧研究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4-07 15:08

  本文选题:学业羞愧 切入点:归因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13期


【摘要】:学业羞愧情绪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一种"破坏性"情绪,具有学业羞愧体验的学生会在认知和行为上有一系列的表现。对学业失败的知觉、不可控的归因方式、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知觉都会影响学业羞愧情绪的产生。学业上的羞愧情绪虽然具有消极作用,但也可以对部分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羞愧情绪的双刃剑作用,并采取具体措施,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羞愧韧性,发挥羞愧情绪的积极作用。
[Abstract]:Academic shame is a kind of "destructive" emotion experienced by many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tudents with academic shame experience have a series of manifestations in cognition and behavior.Perception of academic failure, uncontrollable attribution style, low sense of self-efficacy and self-perception all affect the emergence of academic shame.Although the shame emotion in study has negative effect, it can also promote the learning of some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double-edged effect of shame emotion and take concrete measures.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shame resilience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shame mood.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学习不良儿童的元认知特点、机制及其干预研究”(项目编号:30570614) 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中学生学业羞愧情绪研究”(项目编号:EBA080302)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学业情绪影响学业成就的内在机制”(项目编号:200700782)的资助
【分类号】:G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宗宏;刘维;;高中生考试焦虑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26期

2 吴文峰;陈世英;卢永彪;;7年级学生应激事件、归因方式对其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3 韦耀阳;项娜;王丽;;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教书育人;2011年18期

4 陈艳慧;;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J];大众心理学;2004年12期

5 潘发达;王柳生;张庆;;不同情境中大学生情绪归因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6 孟海英;苏薇;;教师自身因素对教师效能感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7 张建波;朱转云;;实现高校留级生心理韧性提升的路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8 杨琴;杜建彬;;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方案设计[J];中国校医;2011年07期

9 张广磊;;团体训练在提高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及原因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10 刘先华;;小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忠;邱炳武;施建农;林森;赵钰琳;;中学生抑郁与归因方式及家庭关系的相关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许箐;;高中生归因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张妍;吕培瑶;刘志强;;职校学生自尊、自我认同感与归因方式的研究[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建民;朱跃华;张载福;黄恩;胡纪明;余柳霞;王卫平;邵海燕;尹浩冰;;大学生归因方式、认知态度、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国瑞;;大学生归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袁莉敏;张日f;;大学生乐观、归因方式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陈朝阳;雷黄蓉;;中学学习不良学生的干预研究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董永祥;金韩英;;“原点聚合-反馈回路”式动态健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李福军;王晖;施昕强;;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津凡;;乐观心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潘雯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正确归因 重新出发[N];大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金良;中小学教师心理授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杨秀君;学习成功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2 王昱文;中学生的自尊、归因方式与自我意识情绪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春燕;大学生自尊水平、归因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元兴;当代大学生认知失调归因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5 左恩玲;大学生成人依恋、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跃;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彦楼;大学生自我概念、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袁莉敏;大学生乐观、归因方式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9 付海玲;大学生归因方式、情感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郝丙辉;东北地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19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719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e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