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点亮心灯——评《教育激励论》
本文选题:教育激励 + 激励理论 ; 参考:《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Abstract]:......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教育激励论》出版[J];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2 凌红蕾;;浅谈教育激励[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张应强;;评《教育激励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8期
4 刘尧;;教育激励需要系统的理论指导——读《教育激励论》一书有感[J];中国教师;2010年03期
5 李祖超;教育激励理论探讨[J];教育评论;2001年05期
6 李金桃;浅谈评语的教育激励作用[J];宁夏教育;2002年Z1期
7 罗德琼;大学英语教学中教育激励之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10期
8 张然;崔茂香;樊喜悦;;浅析教育激励在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7年29期
9 李国华;教育激励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10 李祖超;教育激励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民;丁朝霞;;审计公告与国家审计信息披露理论框架的研究——基于信号传递机制的研究视角[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刘波;刘玲;;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理论体系框架构建初探[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3 陈兴良;;群体犯罪学的理论框架——行为科学在犯罪学中的运用[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4 霍学喜;董银果;;试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框架与政策结构[A];WTO与我国农业系列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晁敏;沈新强;;水域生态系统修复理论、技术的研究进展[A];可持续水产养殖——资源、环境、质量——2003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吴贻刚;;论运动训练学的理论框架、问题及其未来研究发展方向[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商孟华;;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综述和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凤斌;王维琼;;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理论结构模型的构想[A];中国中西医结合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9 施家炜;;国内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二十年[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池国华;;基于组织背景的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一个理论框架及其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皮义全;赫章县首个村级教育激励基金会成立[N];毕节日报;2010年
2 康庆中;用“战斗口号”教育激励官兵[N];战士报;2005年
3 陈礼军;聚人心 保稳定 促和谐[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4 郭连军、特约记者陈维奇;黑龙江总队机关 开展“四知”教育激励干部踏实工作[N];人民武警;2009年
5 刘德林 王太忠 记者 李孝庚;8680部队“四知”教育激励团以上干部艰苦奋斗[N];人民武警;2004年
6 通讯员 郑毅、周应军;应城以教育激励未成年人[N];湖北日报;2006年
7 朱朝华 许国强;四川总队一支队 用史志教育激励新战士[N];人民武警;2004年
8 洪顺志;武警黔东南支队“六知”教育激励官兵建功立业[N];贵州日报;2006年
9 谭洁邋张金玉;空降兵某师持续教育激励部队保持顽强斗志[N];解放军报;2008年
10 张传凯 记者 高传开;广西总队“三知”教育激励干部爱岗尽责[N];人民武警;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庆育;企业债券融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蒋硕亮;国家公务员复合利益均衡激励理论及其运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孔宪香;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人力资本激励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刘笑霞;政府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之构建[D];厦门大学;2008年
5 蒋悟真;转型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6 张璐;批评文体学[D];河南大学;2007年
7 杜新宇;中国IT企业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激励理论与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慧英;我国税收诚信机制的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姜纪沂;地下水环境健康理论与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金辉;教育激励及其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晔;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甘小亚;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沈雪梅;激励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雷妍;直销企业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山小花;成长型小企业薪酬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叶伦;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8 李伟;预防核心人才流失的HRM体系的构建[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9 刘艳彬;我国私营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缪向辉;企业内部研发人员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33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73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