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的发展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本文选题:IT发展 + 教育 ; 参考:《高教探索》2009年04期
【摘要】:IT不仅在技术层面直接推动和改变教育,而且以其特有的发展道路和理念给教育以启迪。本文从IT的诸多发展趋势出发,如由集中到分散和个性化,个性之间的兼容与贯通,IT步入模糊、虚拟和情感的领域以及自举等,引出对当代教育的若干启示。
[Abstract]:It not only directly promotes and changes education in the technical level, but also enlightens education with its unique development path and concept.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T, such as centralization to decentralization and individuation, the compatibility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IT into ambiguity, the field of fictitious and emotional and bootstrap, etc., which leads to some enlightenments to contemporary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伏秋平;;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7期
2 祝惠;;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21期
3 黄建如;;知识经济时代印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措施与经验[J];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才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探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邓荣;;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3 安俊秀;李超;陈高云;;基于CDIO理念与HEM-SE模式课程体系设计[J];计算机教育;2009年24期
4 张霞;胡珊珊;;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5 覃伟荣;许素芬;;数字化校园管理——以钦州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年06期
6 李慧;刘克平;尤文;;自动化专业教学活动中激发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10期
7 王世刚;游敏娟;;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电子技术》教学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20期
8 谌莹;唐志军;;论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的解释——基于对印度软件服务贸易的分析[J];现代商业;2007年3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超;大连市人才开发政策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付瑛,周谊;印度的职业教育[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谈松华;建设学习型社会与教育信息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9期
3 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高校课程与教学的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6期
4 赵国栋,汪琼;中国、美国及香港地区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5 卢铁城;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十大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02期
6 徐国庆;职业教育定位: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2年2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健美;张旭;王勇;赵蕴华;;美国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现状、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4期
2 耿相新;英国出版个性化的启示[J];中国编辑;2005年02期
3 孙冀宁;;Web2.0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应用新特点[J];教学与管理;2008年33期
4 王亮;徐明;;数字资源超市“个性化资源推送”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5 黄月胜;刘乔;;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情报;2011年09期
6 杨清珍;;美国远程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年03期
7 金雪妹;王铭;;美国在电子政务中实施CRM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年01期
8 蔡建中;丁新;;美国国家技术大学三次转折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9 傅勤奎;;在线大学教育教学资源库运作模式构想[J];新闻世界;2011年03期
10 刘文云;;日韩印三国信息化的发展对我国信息化战略的启示[J];情报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艳霞;;关于陶行知社会与个性教育思想研究的调查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2 潘峰;林青;吴佳欣;;NGN,远程教育跃变的新契机[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孙平;;欧美行政区划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罗克祥;;黄桥战役的启示[A];黄桥战役史新探——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敏;;先进的美国制药产业和它给我们的启示[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王秀兰;;如何调整和改进现行的高年级阅读教学——一次阅读教学的试验与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黄海;赵亚夫;;日本桃产业及其启示[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卢风;;“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的启示[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冯家臻;王建康;;浙江现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启示[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肖起清;;现代企业管理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华蓉;谁说身边缺乏教育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记者 曹大伟 通讯员 邱全东 蓝裕攀;整合资源构建和谐教育环境[N];深圳特区报;2008年
3 周军、特约记者刘国顺;某边防团积极开掘官兵身边教育资源[N];解放军报;2003年
4 黄豁 朱薇;教育资源应更多地向农村倾斜[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记者 茆琛;名校“掐尖”:“弱校”说不公,清退家长又不干[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朱四倍;如何终结教育资源地方化[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韩世辉;“均衡”教育资源才能消除择校费[N];延安日报;2009年
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利兴;教育资源网格促进信息化建设[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毛小瑞;用各类教育资源为亿万农民工培训服务[N];农民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刘尧;优化配置市区教育资源 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N];巢湖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OER)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磊;骶髂关节骨折的临床解剖学数字化仿真平台的建立与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4 张士海;“列宁主义观”史论[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杨志和;教育资源云服务本体与技术规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霞;我国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李大雪;二战后德国民事诉讼法之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方流;描述逻辑推理优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苗建军;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道路[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艳辉;教育资源配送系统中智能化搜索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金禅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吴鲁平;新加坡教育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刘丽萍;论歌剧《党的女儿》的音乐特征及人物形象分析[D];青岛大学;2009年
5 刘越;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探赜[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薛晓明;中东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合法性:现状及重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戴平辉;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D];南昌大学;2006年
8 黄岳辉;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及其对我国普通高中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顾晗菡;陶行知职业教育理论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于淳;多元智能结构理论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72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77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