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印第安纳大学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8-04-24 05:04

  本文选题:教育技术 + 硕士研究生 ; 参考:《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1期


【摘要】: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决定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基础因素。美国是教育技术的起源地,其硕士研究生培养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尽管我国与美国的国情不同,但是教育技术的学科本质是不变的。因此,借鉴美国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优点对于提高我国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在分析印第安纳大学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多元授课方式,并扩大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渠道。
[Abstract]:The education technology master's 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is the basic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technology master's graduate training.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origi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ts master's graduate training is also in the world's leading level. Although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unchanged.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learn from the advantages of the American Master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training program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graduate training in China. Based on the above thinking,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Master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Indiana Universit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puts forward that the training plan of Master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China should make clear the training goal and perfect the curriculum.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realize the multi-element teaching method, expand the contact with the society, and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variety of practical channel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项目的子项目“基于教师教育平台的教育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课题编号:20083130)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G40-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龙;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五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2 高利明,高瑜珊;教育技术的学科走向与人员素质[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穆桂斌;王坤;;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走向企业的路还有多远[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4 卢文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的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何克抗;;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及课程体系[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刚;;教育技术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思考——以粤东某高校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05期

2 徐红彩;;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建议——对2005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3 于承敏;;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能力判定方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4 王锋;郑卫兵;郑忠梅;徐小双;赵呈领;;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5 汪基德;张刚阳;梁萌;;教学设计师的工作范畴与素质结构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9期

6 王杰文;李勇帆;赵晋琴;王建军;;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曲兆东;;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技术专业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1期

8 陆华;;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院校应用的分析与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谭海清;;Web2.0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新途径[J];海外英语;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云虹;军队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齐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苏静,楼广赤;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2 李龙;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三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3 刘永贵;印第安娜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硕士课程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4 茹宏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探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5 王震,张荣祥;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10期

6 谢晋宇,宋国学;论离校学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性技能[J];南开学报;2005年02期

7 陈语林,童键,刘卫国;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年04期

8 李龙;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统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02期

9 邹霞;对我国高师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4年01期

10 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庆祝本刊创刊30周年座谈会暨“外语教育技术学”专题论坛、征稿启事[J];外语电化教学;2011年04期

2 ;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将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 李爱平;张沪寅;丁红莉;;从学术型硕士到专业型硕士的教学改革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年06期

4 永海;;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11月召开[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5 吴敏;;同济研究生将获全额奖励[J];上海教育;2011年18期

6 ;长城钻探测井公司实施“五乘十”专家培养方案[J];石油教育;2011年03期

7 郁道银;认真组织 精心设计 构建21世纪人才培养的新蓝图[J];中国大学教学;1999年06期

8 杨莉;;现代教育技术方向教育硕士与教育技术学硕士培养的共性与个性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2011年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通知[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7期

10 陈小民;;教育学原理对教育技术学的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翔勇;向学军;袁兆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亚爱;李颖宏;于苏华;周京华;杨立永;;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研究与探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3 李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吴旭云;王英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施[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张文忠;杨存祥;冯巧玲;张志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A];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汪志明;徐亚明;花向红;;测绘工程专业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王海云;隋宇童;张荣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刘健;陈强;陈波;高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陈希有;方妍栅;盛贤君;;精英教育模式下电气信息类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王立彬;李国芬;杨平;高敏杰;邵光辉;郑晓燕;;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培养目标的研究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董洪亮;我国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N];人民日报;2011年

2 杨开城;为教育技术学正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3 记者 王晖 实习生 任素华;研究生学制有调整[N];河南日报;2006年

4 白俊峰 张鸣岐;“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启动[N];天津日报;2007年

5 记者 郑俊彦;首位“莞产”研究生诞生[N];东莞日报;2009年

6 特约通讯员 佘远富 本报记者 过国忠;从“聪明”到“智慧”[N];科技日报;2011年

7 钱熊;河海修订本科生培养方案[N];中国水利报;2003年

8 许毅、贾岩;为人才成长辟“绿色通道”[N];解放军报;2003年

9 记者 蒋夫尔;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秘[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于玉蓉邋辛华;就业率走低 考研降温[N];市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雄;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加涅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沈书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宫淑红;美国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与范式演变[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柴俊;高师院校数学教师多元化、分层次培养方案设计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晓梅;研究生教育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配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姚红玉;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虚拟导师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增彦;对我国48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分析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雷丽丽;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程腊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韩亮;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设置探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5 高山;复杂性视野下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初探[D];云南大学;2011年

6 邵帅;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彦栋;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构建探索[D];云南大学;2012年

8 张婧;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汝艳琴;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聚伟;研究型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95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795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c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