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道德教育改革的社会学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18-04-29 21:34

  本文选题:教育改革实践 + 道德教育 ; 参考:《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06期


【摘要】:当下,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各个领域改革的持续进行。道德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一浪潮。改革社会学研究的兴盛、教育改革社会学研究的兴起、道德教育研究的社会学转向以及道德教育改革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为我们对道德教育改革进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土壤,使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道德教育改革成为可能。通过社会学的视角,研究道德教育改革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作动关系是对道德教育改革进行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历史与现实则是对道德教育改革进行社会学研究的两条基本路径。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a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accompanied by the continuous reform in various fields of society. As a social field, moral education is inevitably involved in this wave. The prosperity of reform sociology research, the rise of education reform sociology research, the sociological turn of moral education research and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in the practice of moral education reform,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soil for the sociological study of moral education reform, and makes it possible to study moral education reform by using sociological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i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sociological research on moral education reform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moral education reform. History and reality are two basic ways of sociological research on moral education reform.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名称:道德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课题负责人:齐学红课题批准号:DEA060106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文岚;尹弘飚;;论高中课程方案的政策属性——对改革政策的社会学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2 敬少丽;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9期

3 王有升;学校改革的社会学研究简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郭于华;;转型社会学的新议程——孙立平“社会断裂三部曲”的社会学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年06期

5 罗燕;叶赋桂;;2003年北大人事制度改革:新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J];教育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芹;高新发;;从新制度社会学视角看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后评估的制度构建[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2 张鹏;李冬冬;;基于城乡社会断裂的中国财政支出政策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3 蔡春燕;;我国高校教师淘汰制研究综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8期

4 陈媛媛;;“下沉的声望”——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媒介形象危机[J];东南传播;2010年01期

5 商红日;陈媛;;公民权与公民社会成长的中国路径研究[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8年00期

6 杨跃;;教师教育改革阻抗的社会学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7 周正;;教师课程权力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8 杨勇;;论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年04期

9 陈金圣;;从蔡元培北大改革看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构建——基于组织新制度主义的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2012年01期

10 刘红旭;曾楠;;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认知的三个维度[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春玲;理想的现实建构: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国艳;制度分析视野中的学校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清军;国企改制与传统产业工人的转型[D];清华大学;2007年

5 王加强;学校变革的生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富强;现代背景下的乡土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吴国娟;大学制度伦理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庆辉;生态学视野中的大学战略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林双凤;城市居民的住房资源获得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10 朱艳;制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淑军;语言教育与社会区隔的生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古冬梅;美国教育政策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凤丽;教育生态学视野中的学校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瀛;市场化过程中企业员工认同特征的变动与继承[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蔡春燕;高校教师淘汰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林继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祥鹏;群体性事件预警处置机制构建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王思萌;社会学视野下的抑郁症患者互助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任琳琳;学校变革的发生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东霞;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强,陈平原,孙立平,赵晓力,张鸣,李陀,于江生,唐晓峰,刘北成,张鸣,高远东;大学改革 路在何方?[J];读书;2003年09期

2 罗燕;教育的新制度主义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理论和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3 郭歆,夏晓勤;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源头和动力——一种新制度主义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4 罗燕;;国家危机中的大学制度创新——“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李猛;;如何改革大学?——对北京大学人事改革草案逻辑的几点研究[J];书城;2003年08期

6 孙立平;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7 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J];社会学研究;2006年02期

8 郑志刚;也谈“如何改革大学”[J];学术界;2003年05期

9 孙立平;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育;;文化背景与教育差异性问题探析[J];新西部;2007年02期

2 唐小俊;;教育改革中的价值共识:何以及如何可能——一种公共哲学的视角[J];教育导刊;2009年06期

3 阮为;全新诠释教师角色形象和专业发展[J];上海教育;2004年23期

4 张彬,彭彩菊;西方人格教育学说及对当前教育改革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2期

5 宋兵波;;论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J];教育学报;2011年01期

6 王纯山;;为深化我省的高教改革而努力——在全省高校党政领导干部暑期学习班上的讲话[J];辽宁教育研究;1987年Z1期

7 范兆雄;论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思想[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8 许一铭;;认真转变教育思想[J];教育发展研究;1986年02期

9 钱民辉;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与教育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石中英;给定身份还是培育尊严?[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云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五大误区[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赵玉桂;;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多采用榜样示范法[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崔梅;;儒家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廖永德;;“三结合”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刘翠英;;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理与道德教育影响浅析[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徐晓清;;道德教育一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再度引起重视的问题[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8 闻素霞;乔亲才;;耻感对道德自我发展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葛振国;;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辩证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洪燕;;论羞耻感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对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京利;加强道德教育 促进新农村建设[N];联合日报;2006年

2 何向东;13名少女被摧残 引发道德教育困惑[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于正江邋张晓义;要坚持不懈开展道德教育[N];承德日报;2007年

4 何树彬;在对话与沟通中成长[N];文汇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王有佳;“五德教育”聚人心[N];人民日报;2006年

6 张瑞;让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并行[N];人民日报;2010年

7 刘宇男;盐亭瓜农受损事件水落石出[N];四川日报;2005年

8 王立斌;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对道德教育的作用[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张登贤;成年人是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N];西安日报;2006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满意;在审美中进行道德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董海霞;文化视域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严从根;在正当与有效之间—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建国;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倩;媒体时代大、中学生处理暴力和色情信息的德育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广侠;回归生活:道德教育的复兴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蒋恩世;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兰小凯;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韩月秋;论儒家文化中的道德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田军;高中世界文化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萍;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洪高;关怀学派道德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玉玲;雅克·马里坦的道德教育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21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821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a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