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之“德”如何适应社会之“道”
本文选题:实践经验 + 实践理性 ; 参考:《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9期
【摘要】:社会道德现象的三维结构分别为实践经验、实践理性和实践假说,这三者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层次的区别,各自承担着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因此,学校道德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性道德的实践教育和优秀文艺作品的熏陶,促成学生情感的转化,进一步形成高尚的道德人格和信仰信念,以满足社会之"道"的需求。
[Abstract]:The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social moral phenomena are respectively practical experience, practical rationality and practical hypothesis, which have not only internal relations but also hierarchical differences, each bearing the role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social practi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hrough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of rational morality and the edification of excellent works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 students' emotion is transformed, and noble moral personality and belief are further form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ao" of the society.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志山;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如,马林霞;社会学的制度与教育制度研究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2 陈桂生;“德育目标”引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3 单玉;政治教育:从灌输走向对话[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周宗伟;权力的轮回——虚拟环境下的师生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王向华;国际道德与公民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胡斌武,陈晓丽;质疑“大德育”格局[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徐景双;成人高校德育工作研究[J];成人教育;2002年07期
8 王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社会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陈言贵;德育“无痕”——走向生活化的德育[J];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10 唐东楚,刘玉梅;论法学教育的职业伦理关怀[J];当代法学;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虹;彭娟;谢迪;韩棹渭;;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2 吴健;;创设发展小学生诚实守信品格的校园文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李兰芬;;论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德性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邓惠明;“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朱成科;日本青少年道德危机的前提性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祖红;邓小平德育理论及在新时期的实践与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欧盛端;论高校主体性德育及其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昝玉林;论现代高校德育的主体性原则[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禹旭才;学校德育中诚信品质培养探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贺轶玲;友爱:来自德性的声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樊建武;从与现代教育的冲突与融合看儒家教育思想及其德育传统的现代价值[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10 孙孝华;上海高中生网络生活现状及管理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绍华;漫谈《复活》的艺术成就——纪念托尔斯泰逝世七十周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5期
2 王铎全;历史知识的特点与中学历史教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暴奉贤;研究社会经济}q,
本文编号:1893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893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