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历程
本文选题:英国 + 教育史 ; 参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摘要】:纵观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英国教育史学科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在借鉴中开拓的初创与形成期;坚持教学与研究并行的成熟与辉煌期;在盛衰之间变奏的兴盛与停滞期;在危机中求生的调整与反省期。初创与形成期始于16世纪后期的大学校史编写,标志着学科的初创。教育史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是赫伯特.奎克于1868年出版的《教育改革家》。首次将教育史列为师范院校的必修课是在1890年,这就标志着其作为独立学科的形成。1967年教育史学会的成立,显示出教育史学科进入了繁荣时期。成熟与辉煌期,呈现出研究领域大大拓宽、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专门学会与专业刊物诞生、教育史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等特点。兴盛与停滞期,一方面体现出成果纷呈的特点,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新的危机。调整与反省期,是在反思的基础上探索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新出路。
[Abstract]: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of British educational history after the 1960s and 1970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the beginning and forming period developed in reference, the mature and brilliant period in which teaching and research are carried out in parallel. A period of prosperity and stagnation between ups and downs; a period of survival and introspection in crisis. The beginning and forming period of the university history in the late 16 th century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subject. The symbol of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as an independent field of study is Herbert. Quaker's Education reformers, 1868.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was first listed a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normal colleges in 1890, which marked its formation as an independent subj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History in 1967 shows that the subject of history of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prosperous period. In the mature and glorious period, the research field has been greatly broadene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increasing, the special society and professional publications have been born, and the status of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consolidated. Prosperity and stagnation, on the one han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hievements, on the other hand, facing a new crisis. The period of adjustment and introspection is a new way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history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55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福甜;关于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思考[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2 杜智萍;;教育史学科的教育创新功能及其发挥[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申国昌;史降云;;前苏联及俄罗斯教育史学发展历程追溯[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叶赋桂;;教育改革不能回避历史[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3期
5 王涛;孙丽敏;乔楚晗;;岗位任职教育学员创新能力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4期
6 张斌贤;;教育史学科的双重起源与外国教育史课程教材建设的“新思维”[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邓明言;西方教育史方法论五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周洪宇;申国昌;;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9 王春明;夸美纽斯的班级教学技术与声乐教学小组课[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胡志坚;论心理史学取向的中国教育史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延昭;;教育史研究中的“教育缺失”现象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林祥;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郭娅;元教育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曲正伟;教育利益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宁;地缘与学缘:一九二○年代的安徽教育界(1920-1926)[D];复旦大学;2007年
6 陈婷;20世纪我国初中几何教科书编写的沿革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8年
7 陆道坤;制度的输入与体制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魏佳;20世纪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易琴;知识传授与学术探究: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元启;民国时期政府利用社会力量办学评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小李;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述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姬庆红;罗马帝国教育政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肖楠;汉代太学教育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阚敏;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历史变迁与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彭洁;中学历史课程与民族意识的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焰英;我国高等服装教育历史考略及改革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金花;苏南地区高校健美操教师教学能力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包锋;中国近代教会幼稚园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魏潘红;求新与复古的变奏——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特点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芬;;浅议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1年30期
2 区志佳;;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探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3期
3 陈湘青;;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及发展趋势探讨[J];华章;2011年21期
4 郑玉荣;栾岚;王丽丽;;我国语料库研究发展历程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孙传燕;;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历程、贡献及启示[J];文教资料;2011年18期
6 崔志勇;;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严军;;网络文学发展嬗变[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8 谢雄军;;从知情权发展历程的比较看我国知情权保障存在的问题[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9 侯天航;孙永维;王大可;;浅析现代教育技术[J];才智;2011年18期
10 房灵敏;;推进西藏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历史跨越——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晶;;长沙近代建筑的发展与保护[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白西兰;张旭锋;;陕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李仲秋;;一条“人的发展”的探索之路——汇文教育思想体系继承与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4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历史与现实的对话[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聂岩;;山东生态农业建设成效与技术模式[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金昌;;我国水文水井钻机发展综述[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刘平;董文轩;Vassiliy Djouvinov;;保加利亚主要果树生产发展历程及生产现状[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海成;;中国物探仪器发展博览——地球物理学会60年发展之见证[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10 韦志成;;香港城市桥梁[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N];人民邮电;2004年
2 周刊记者 张杰 杜涛;解读四通食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3 李天凤;弘扬民族教育精华 填补教育史学空白[N];云南日报;2003年
4 本刊记者 詹雯;中国学子挤爆英国教育展[N];国际商报;2003年
5 王莘夫;我国喷种技术的发展历程[N];中国花卉报;2004年
6 吕俊蓉;3小时传递穿越百年发展历程[N];东莞日报;2010年
7 胡乐乐/编译;为了欧洲的技能 建设知识型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胡乐乐;英国教育部将采取措施加强学校纪律[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孟晋宝;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N];中国气象报;2004年
10 本报驻伦敦记者 张 晓;严谨求实的英国教育体制[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静;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同舟;渊源·风会·正变[D];武汉大学;2005年
5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俞海洛;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学;2005年
7 胡仁茂;大空间建筑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朱梅光;近代中国外交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吕世虎;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明海;继承与创新[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勇;我国体育教学论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坚;美声唱法在当代中国发展概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黄迪勇;论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D];青岛大学;2005年
5 陈娜;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实践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左传;土家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冯伟;新中国体育科教电影的发展历程研究(1949~1995年)[D];苏州大学;2009年
8 曹玉月;跨国广告公司中国化历程探析[D];武汉大学;2005年
9 邱艳萍;英国大学科学园的创建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6年
10 邓于祁;中国翻译教学发展与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10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910491.html